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展开了外交工作。然而,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与我国建交的时间并不相同。我们今天来看看欧洲部分国家与我国建交的时间,并可以明显看出,建交的时间差异相当大。
这里所提到的欧洲各国,并不是指整个欧洲。新中国成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早承认了我们,并在短时间内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与我国的建交发生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其他如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白俄罗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也都在1949年即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至于中欧和西欧的一些小国,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大多数国家与我国建交的时间都相对较晚。
虽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某些欧洲国家的关系并不友好,但依然有一些欧洲国家在早期便与我国建交,或者即使没有正式建交,也表示了相互的承认。接下来,我们逐一看看这些国家与我国建交的具体时间。
瑞典:1950年5月9日
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瑞典与我国建交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久。瑞典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且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未参与直接战斗。这种中立的姿态并非仅仅出于政治考虑,更多的是因为其强大的国力与稳固的国家基础。瑞典与我国的外交关系象征着两国在尊重彼此立场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建交。
丹麦:1950年5月11日
位于北欧的丹麦,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选择与我国建交。更为令人称道的是,丹麦与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并率先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两国后续的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56年2月15日,中国与丹麦的外交关系正式升格为大使级,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外交基础。
瑞士:1950年9月14日
瑞士是一个长期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这也为其在新中国成立后能与我国较早建立外交关系提供了条件。瑞士不仅不参与大多数国际组织,连联合国也直到21世纪才加入。因此,瑞士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让其成为我国在欧洲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伙伴之一。
列支敦士登:1950年9月14日
列支敦士登与瑞士一样,在1950年9月14日与我国建交。事实上,列支敦士登的外交政策长期由瑞士指导,基本上是“跟着瑞士走”。因此,当瑞士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列支敦士登也随即采取了相同的步骤。
芬兰:1950年10月28日
芬兰是另一北欧国家,其经济实力在欧洲具有一定地位。芬兰在二战时期起初采取中立立场,后因种种原因与德国有过合作,但最终坚持中立。在新中国成立后,芬兰并没有完全站在西方阵营,而是与我国发展了外交关系,成为早期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
英国:1954年6月17日
英国曾是二战前的世界霸主,二战后虽然失去了国际领导地位,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与我国建交的时间较晚,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承认中国的外交地位,与我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时间为1954年6月17日。1972年3月13日,英中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英国在中英关系上的决策,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来调整的。
挪威:1954年10月5日
挪威与我国的建交时间相对较晚,个人认为这可能与英国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后,挪威在一定程度上跟随了英国的步伐。毕竟,挪威与英国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外交关系,在国际政治上也与英国有着较多的合作。
法国:1964年1月27日
法国作为欧洲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二战后,法国曾紧随美国的脚步参与多个国际组织。然而,随着戴高乐领导下的外交政策独立,法国逐步转向独立的外交方针。最终,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大国。这一历史性事件对全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法两国关系的后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意大利:1970年10月11日
意大利是欧洲经济四强之一,尽管没有像英国和法国那样迅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但在1970年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意大利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较为灵活,逐渐推动了两国之间的合作。
德国:1972年10月11日
德国与我国的建交时间较晚,这里的德国指的是西德,因为二战后德国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西德之所以在1972年才与我国建交,主要受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这一年,我国与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西方许多国家紧随其后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上取得了重大外交胜利。
总的来看,欧洲各国与我国建交的时间差异,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反映了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后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数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