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志愿军挖回大量地雷,蔡长元请教傅崇碧咋处置,傅:给敌人送回去
创始人
2025-09-21 00:01:38
0

1952年2月的一天,63军军长傅崇碧正在作战室里紧张地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突然,他接到了189师师长蔡长元的电话。蔡长元的语气略带急迫:“军长,189师566团的300多颗地雷,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特此请示。”

傅崇碧听后心头一震,顿时有些惊讶:“你们哪来那么多地雷?是自己制造的吗?”

蔡长元回答:“不是自己制造的,都是从敌人那儿挖回来的。”

得知这些地雷是从敌人阵地上挖来的,傅崇碧沉默片刻后,轻声说道:“既然没有用处,那就把它们送回去。”

当时,正值国家极度困难时期,尤其是在朝鲜战场,志愿军连最基本的枪械弹药都捉襟见肘,怎么可能会有足够的地雷这种先进武器呢?那么,189师566团又是如何挖到这么多地雷的呢?更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傅崇碧会决定不让它们留给自己使用,反而让蔡长元把这些地雷送回敌人那边呢?

故事得从566团一位叫姚显儒的新兵说起。

姚显儒是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人,性格聪明机灵,入伍之前便表现出对机械制作的浓厚兴趣。部队中,他将这种兴趣转移到了枪械和武器的研究上,经常和战友们一起讨论、改进武器装备。姚显儒对地雷的兴趣,源于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经历。那天,他在前线执行侦察任务时,不小心踩中了敌人的一颗地雷。虽然瞬间惊慌万状,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弯下腰仔细观察那颗地雷。凭借自己业余学到的一些武器知识,姚显儒推测这是一颗引信地雷,立即指挥战友拿来一块带棱角的大石块,然后让大家撤离一段安全距离,自己小心翼翼地用石块压住了地雷。

确认安全后,姚显儒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趴下身子,仔细研究起这颗地雷来。他发现地雷上有三根细细的金属丝,凭经验他知道,只有剪断这些金属丝,地雷才能被成功拆除。由于当时没有工具,他竟然用牙齿咬断了三根铁丝,再将雷帽和管道拆除。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拆除了这颗地雷,确保了安全。

这次成功经历大大激发了姚显儒的勇气,他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挖回敌人的地雷,每挖到一颗地雷,他就拆开研究,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并把这些经验传授给战友们。很快,他带领6个工兵连的战士们,日复一日地挖掘敌人的地雷,甚至在敌人刚刚埋下地雷时,他们就悄悄前去挖走。短短几个月,姚显儒便挖回地雷220颗,拆除300多颗,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小山”。他也因此成为了团里名声赫赫的“排雷英雄”。

那么,为什么这些地雷志愿军不利用呢?

实际上,当时的战况已进入相持阶段,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敌我双方暂时陷入僵持状态,志愿军的侦察兵不断骚扰敌人,而敌军则躲在营地中不敢轻易露面。所以,志愿军阵地周围并不需要埋设地雷。反而,地雷的火药被用于修筑工事,消耗量极小,因此还有大量的地雷存留。

这时,蔡长元前来请示该如何处置这些地雷,傅崇碧听后深思,便说道:“既然没有用处,那就把它们送回敌人那边。”

“送回去?”蔡长元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明白傅崇碧的意思。

见状,傅崇碧轻轻一笑,接着说道:“你脑袋能不能转得快点?”

听到这句话,蔡长元瞬间明白了傅崇碧的意思。于是,他安排姚显儒把那些挖回来的地雷重新埋回去,不过,这次埋的地方不再是原来的位置。

第二天,敌人阵地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原来,敌人的巡逻队在自己埋设的地雷区巡逻时,竟踩上了自家的地雷。爆炸造成80多名敌军伤亡,甚至有的敌人死于爆炸时的碎片。这些敌人死不瞑目,不明白为什么标记好的地雷会爆炸,难道这些地雷会自己动吗?

傅崇碧随后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建议工兵连的战士们改为“挪地雷”。既然敌人把地雷埋下,那就由姚显儒带着队员悄悄将这些地雷位置改变。这样,敌人原本对地雷布防的依赖变得毫无意义,反而陷入了恐慌,纷纷不敢轻易活动。敌人再也无法从容部署自己的战术,行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进而影响了战局的走向,也加速了战争胜利的到来。

这一策略,不仅令敌人措手不及,也让敌军的行动变得更加迟缓和谨慎。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志愿军在有限的资源下,成功地利用敌人的地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实际损失,为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中国古代,饮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夏朝末期,最后一位君主桀就非常喜欢饮酒和享乐。传...
原创 杨... 每个朝代的崛起,都标志着新历史时代的开启。开国之帝,往往都具备非凡的历史贡献和令人称颂的功业。像秦朝...
原创 康...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下,保持原意,稍微丰富细节,字数也差不多。以下是改写版本: --- 作为清朝...
原创 赵... 咱们今天来聊聊秦朝的赵高。这人呐,在历史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一提到他,很多人就想到 “奸臣” 两个字。...
原创 明... 在明朝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对自己的侄子,皇帝朱允炆掌权感到不满。朱允炆即位后,立即开始削弱王公贵族的...
原创 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展开了外交工作。然而,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与我国建交的时间并不相同。我...
原创 日... 历史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天皇裕仁通过电波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
原创 清... 清朝的爵位承袭制度相比明朝更加科学合理,但仍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满族入关后,清朝在施政上常...
原创 诸... 说起三国时期的刘备,大家自然会联想到他身边两位极其重要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刘备在荆州时,曾受到司...
原创 从... 在缅北果敢地区的复杂局势中,白家犯罪集团曾一度猖獗,从默默无闻到构建起庞大的犯罪帝国,再到如今走向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