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刘备,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桃园三结义”这一经典故事。在那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刘、关、张三位义士誓言共生死、共荣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对于三国迷而言,刘备虽然起点低,作为一名普通的草根创业者,他凭借着出众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开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刘备在晚年时期却因为一时冲动,将自己辛苦建立的基业几近毁灭。首先,他失去了荆州的控制权,紧接着又带领蜀汉的全体将士发起急攻东吴,结果导致七十万大军付之东流,蜀国的国力因此一度衰退。最终,刘备在白帝城因病离世,这位征战一生的英雄为何会因一时的冲动而使得屡次积累的兵力和资源化为乌有?让我们一同走进刘备的征战故事,探寻其背后的原因。
在刘备攻打曹操的过程中,王平原本是对抗刘备的一方,最终在形势所迫下选择投降。根据常理,作为一个降将,王平并不具备获重用的资格,但刘备显然不同于常人,他心胸广阔,极具识人之明。他一眼就看出王平与其他降将的不同之处,因而破格提拔王平为牙门将军。王平担任职务期间,尽心尽力,镇守一方,很快便被晋升为无当飞军的统帅。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马谡在街亭失守,王平成功保护了蜀军的全军撤退。这一表现不仅展现了其军事才能,还赢得了诸葛亮的高度认可,获得了亲自为其拜将封侯的荣耀。第二次,王平再度显现出其卓越的能力,成功平息了魏延的叛乱。当时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激化,而王平出手调解,迅速恢复了军中的安定,这足以表明他在蜀汉的地位。即使是魏延,对他也不得不投以几分敬意。
在王平的明智领导下,不论是东吴还是曹魏,再也没有一方能成功侵入蜀汉的境内。他所取得的战功与魏延、姜维等人相比丝毫不逊色,并且保持了长达二十年的和平。此外,王平常年奋战与东吴,无疑为关羽报仇,也让刘备的慧眼识珠得到了应有的证明。王平在其一生中所打的无不是硬仗,勇猛无畏的他被誉为铁汉子,的确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