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期间,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让自己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
创始人
2025-09-20 20:32:45
0

1941年6月22日,德国悍然对苏联发动了突如其来的攻击,苏德战争因此爆发。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因为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常常感到不解——德国为什么在战局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偏偏选择了同时对西线与东线两条战线展开作战,自己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种疑惑是有其合理性的。

德国在进攻苏联前,西线的局势并非完全不利。尽管英法等国家结成了同盟,且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下处于下风,但西线的战场规模庞大,德国没有选择一举消灭英法等国家,反而将一部分兵力转移到东线去进攻苏联,这无疑是自投死路的做法。更让人困惑的是,苏联本身在德国发动闪电战侵略波兰时并未有太多反应。因为在那个时候,德国的攻势虽然迅猛,却并未直接威胁到苏联的核心利益,苏联对德国的威胁并未引起足够警觉,甚至误认为,只要保持中立,便可坐山观虎斗,安然自保。

如果德国能够稳住西线,完成对英法的胜利,腾出足够的兵力对付苏联,岂不是更为理想?然而,德国偏偏选择了最冒险的路线——一边打西线,一边打东线,导致了压力陡增。更让德国懊悔的,是低估了苏联的庞大实力,最终让苏联成为了他们的致命对手,甚至可以说,苏联最终成了德国的“坟场”。

表面上看,德国的军事准备似乎是充足的,而且前期的作战进展顺利,德军在多个战场上连战连捷,显示出了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事实上,德国在发动战争之前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德军迅速攻占波兰,并且取得了几乎无可阻挡的优势。波兰军队的死亡人数高达6万,受伤21万,投降的兵力更是高达60多万,这一战果在当时可谓惊天动地,即便放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德国的骄傲并没有止步于此,连英法这样具有强大军力的国家,也无法抵挡德军的进攻。尤其是法国,他们自信拥有马奇诺防线,认为可以抵挡德国进攻,但德军却从阿登森林突破了防线,直捣法国心脏。

法国的惨败堪称二战中的一大悲剧,巴黎迅速沦陷,法国政府不得不逃亡至英国,而法国军队的战败人数高达185万。英法联军也在敦刻尔克经历了惨烈的大撤退。而让人惊讶的是,法国政府在面对德国的进攻时,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一惨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法国的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也常常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柄。

战败的法国让整个欧洲几乎全面沦陷,唯一能与德军对抗的,只有英国。德国在西线的胜利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所以,进攻苏联的决定显得不那么意外。德国认为,西线战场已稳定,可以把精力转向东线。

然而,德国的对英作战并不顺利。由于英吉利海峡的天然屏障,德军难以对英国本土展开快速攻击,随即爆发了血腥的“不列颠空战”。德国的计划是通过大规模轰炸迫使英国屈服,但英国却以惊人的坚韧精神抵抗到底。在空战的压力下,德国调整了战略,转而将目光转向东线——对苏联发动进攻。

苏联是德国的唯一敌人,而不同于英法,苏联的实力显得异常强大。德国最初并不打算直接与苏联为敌,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最终还是决定与苏联一决高下。德国发动二战的根本目的是要瓦解原有的国际秩序,夺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像英国、法国这样的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德国的首要攻击目标,而苏联则一度被视为一个“潜在盟友”。

当时,苏联、英法这几大国之间依旧存在着很多矛盾。苏联与西方列强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在一战后,苏联被排除在主要的国际事务之外。这让德国看到了通过与苏联合作,甚至挑拨英法之间的矛盾,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机会。为了确保自己不被夹击,德国一方面想稳住苏联,另一方面则伺机离间英法与苏联的关系。

然而,德国始终低估了苏联的野心和实力。苏联在经过与芬兰战争后,逐渐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并且不断扩展势力范围。1940年,苏联占领了芬兰12%的领土,并进一步占领了波罗的海国家,这让德国的战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德国意识到,一旦苏联完全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德国的战略目标将受到极大威胁。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迅速增强,这一切让德国的战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德国意识到,苏联已经从“潜在盟友”转变为“不可忽视的威胁”。于是,德国决定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发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希特勒甚至在1943年表示,德国的战争战略是将目标定在苏联,并期望通过打击苏联来挫败英国的信心。然而,德国却忘记了,战争的胜利不是单纯依靠兵力对抗,而是依赖于民众的支持与正义的力量。

当战争爆发时,德国的傲慢和错误估计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陷阱。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德国的军队频频遭遇重创,尤其是德军没有预料到,苏联人民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爆发出巨大的抵抗力量。

从战略上讲,德国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因为他们在高估自己军力的同时,忽视了苏联的强大。二战中的苏德战争,注定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德国的扩张主义和苏联的地缘政治利益,最终让这场战争成为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今天的和平生活,背后凝结了先人们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参考资料:

- 让·洛佩《巴巴罗萨行动》

- 邓肯·安德森《东线战场:从巴巴罗萨行动到攻克柏林》

- 乔恩·莱克《不列颠大空战》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内容

田径世锦赛|活久见系列:美...
9月19日晚举行的东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00米栏决赛上演争议一幕。2...
2025-09-20 05:05:16
不开挖,如何为地下管道“悬...
当地面之下深埋的输油管道出现破损,若不及时察觉,便可能引发能源泄漏...
2025-09-20 05:04:41
看“最美公路”如何激发乡村...
□杨帅 俯瞰南粤大地,蜿蜒于山水之间的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
2025-09-20 05:04:01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起始于山...
2025-09-20 05:03:47
原创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如此丑陋?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
2025-09-20 05:03:43
原创 ...
清代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后台一位读...
2025-09-20 05:03:25
原创 ...
好的,我会保持原意,适当增加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2025-09-20 05:03:24
原创 ...
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度过了10个月的关键时...
2025-09-20 05:03:17
原创 ...
春秋时期,长达数百年的乱世局面,最终导致中国广袤的土地被七个强大的...
2025-09-20 05:03:17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的统治者为满族人,他们自称为“八旗子弟”。这八旗代表着最高的社会地位,旗主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品级...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的开创者,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雄才伟略,为中国...
原创 北... 936年,石敬瑭这个被称为“儿皇帝”的人物,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从此在中原王朝埋下了祸根。 ...
领略长江下游古国文明辉煌 凌家滩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领域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约5800年至520...
这里记录着艰苦卓绝的抗战史 □本报记者 杨镭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先烈”大型融媒...
原创 如... 分类:历史 内容:\u003cu折戟沉沙,铁器未曾退去,唯有我自己将其擦拭干净,以此来辨认过去的荣...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终战诏书》,正式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犹如一颗...
原创 李... 在一个朝代灭亡的关键时刻,曾经的许多权臣往往选择了投靠其他势力,即使参与权力的争夺,也多多少少出于个...
抗战老兵重温烽火岁月 抗战老兵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展项前参观。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记者 李祺瑶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
原创 他... 杜如晦是大唐王朝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开国功臣,他不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更被后世誉为一代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