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上展现出典型的老农民心态,他的长子应当肩负起家族的重担,承担起整个家业的责任。朱标,无疑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他不仅仅具备了超凡的能力,而且在外表上看似仁爱,内心却同样坚决果敢,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如出一辙。正因如此,许多藩王和功臣都对他心服口服,尊敬之情溢于言表。蓝玉本来是为朱标安排的辅佐之臣,甚至朱棣从小就受朱标的影响,深得其教。可以说,如果朱标没有早逝,他完全有可能主导削藩,甚至上奏废除王位,而成为明朝的实际统治者。
此外,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强调立嫡立长,而朱标作为嫡长子,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无论是从礼教、宗法还是舆论上,他都得到了支持。再者,朱标长时间负责处理政务,甚至指挥军队,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实权。如果他没有去世,继位后的他将成为大明的太宗皇帝,而朱棣所在的燕王一脉也将牢牢把守边疆,不仅地位稳固,而且朝廷之内任何人也不会敢对朱标构成威胁。
如果朱标得以长寿,他无疑能在军事和政治上威慑住那些开国功臣。这些老将大多支持太子,像蓝玉就是太子党的一员。而在文官方面,朱标性格仁厚,深得文官的支持,几乎所有朝廷的文官都站在他这边。更重要的是,朱标的能力也不容小觑,父亲朱元璋花了多年心血来培养他,且他经常参与朝政处理。亲情方面,他既是嫡长子,又十分关爱自己的弟弟,兄弟之间关系亲密,可以预见,若他当上皇帝,朱棣作为自己的亲弟弟绝不会造反,甚至会积极配合他。
权力方面,作为太子,朱标无论在宫内外都没有什么威胁。他的父皇和母后也不会担心太子掌握过多权力,担心他图谋反叛。事实上,皇帝和皇后最为支持的太子党成员,便是他们二人。大多数开国功臣来自淮西,这些将领的核心人物便是常遇春,而常遇春的嫡长女正是朱标的正妻。军队中的实力和资源,几乎都倾向于太子。没有这些老将的支持,朱棣即便有心反叛,也难以得手。若朱标继位,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将趋于稳定,朱棣即使心有不甘,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朱标活到继位,朱棣根本无从反叛。朱标深爱家人,尤其是与朱棣的兄弟情深厚,朱棣在朱标去世后大哭一场,这充分证明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而实际上,朱棣的领军能力正是朱元璋亲自培养的,目的是为太子朱标留下一名心腹大将。虽然蓝玉忠诚且有才能,但始终不如亲弟弟朱棣那样值得信赖。若朱标能继位,他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让朱棣负责军队,蓝玉辅佐左右,确保国家的平稳运行。如此一来,朱标能够稳固江山,不必进行大规模削藩。
在朱棣的心中,朱标是值得尊敬的太子。朱棣早年的心愿便是为大哥守住江山。然而,朱标去世后,朱棣逐渐成为朝中最为出色的人物,面对侄子的继位,心中难免产生了不平之感。但若朱允炆不进行削藩,朱棣很可能会出于大哥的遗愿,不与之为难。不可否认,朱标的地位和能力让他几乎成为了“超豪华版的朱高炽”。不过,朱棣在继位后的三代内,也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所以,历史的发展方向,朱标和朱棣谁做皇帝,实际上差异并不大。
尽管朱高炽的在位时间短暂,但他依然凭借正统的继承权成为了皇帝,且他的政治成就可圈可点。相比之下,建文帝虽年少,但其政绩和背景远不如朱高炽,更显得不稳重和不足。要是朱高炽和建文帝交换位置,朱棣要反叛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正因为朱标如此卓越,朱棣继位后便以无比努力的姿态进行改革。北方的蒙古被成功击退,运河得到修建,京城迁都,文化典籍得以整理,甚至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探索。这一系列改革政策,无论哪一项都堪称大明历史的辉煌成就,而朱棣则凭借这些举措成功让大明进入了鼎盛时代。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大明最合适的继承人,哪怕是间接夺取了皇位,他依旧凭借自己的统治,把大明带向了更加强大的未来,最终成就了一个强盛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