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毛主席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睿智过人,成就斐然,几乎无所不能。
然而,毛主席自己却在一些私人时刻,揭示了自己也和普通人一样,存在自制力差的弱点,甚至将自己形容为一个“矛盾体”。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在列车上与苏联的翻译费德林聊天时,他便谈到了这个话题。
他笑着说:“我这个人啊,就是个矛盾体。明明知道自己该吃得少,多吃会对身体不好,可是每当我看到米饭,尤其是看到肥肉,我就管不住自己,总是吃得过多。”
说完,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抽烟也一样,明明知道尼古丁有害,可是戒不掉,根本就停不下来,一支接一支地抽,抽了一辈子,连想戒都不打算。那种刺激感,我怕没了它,我就少了点什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辣椒,我知道辣椒吃多了对胃不好,可是每次看到那红艳艳的辣椒,我就忍不住,尤其是我们湖南的辣椒,那辣得像火一样,一吃下去,整个人都像燃起来了。但就是不行,一天都得吃上一些。”
这就是毛主席的“烦恼”,明知道这些东西对身体不好,可却控制不住自己,这一情形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毛主席所说的这些“烦恼”,并非单纯因为缺乏自制力,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原因。
比如,在饮食方面,毛主席自己也曾解释过,在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里,他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境地。即便是他成为了国家的领导人,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但他从未摆脱过那段饥饿的经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不再为食物担忧,然而,长期的饥饿经历让他对食物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尤其是油腻的红烧肉,毛主席吃得乐此不疲,以至于有时还与保健医生发生争执,表示:“我自己了解我的身体,别告诉我该怎么吃。”
至于抽烟的问题,毛主席对香烟的依赖可不是像普通烟民那样单纯。对他而言,抽烟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工作的压力和精神疲惫。
年轻时,毛主席并不抽烟,或者抽得很少。但随着革命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毛主席的吸烟量也逐渐增加。甚至有时候,他在工作中经常边思考边抽烟,烟似乎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许多伟大的著作,比如《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完成的。
毛主席也意识到抽烟对身体的伤害,曾经尝试过戒烟。特别是在斯大林去世后,伏罗希洛夫元帅对毛主席说:“如果斯大林在生前戒烟,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早离世。”这句话触动了毛主席,他决心戒烟,并成功坚持了十个月。
但最终,毛主席又重新开始抽烟了。不过,后来他抽烟的频率明显减少,并且还告诉保健医生王鹤滨:“我知道吸烟有害,但我吸进去的烟并不多,大部分都在手里燃烧掉了。没有香烟在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了香烟在手,就好像补充了什么缺失的东西。”
最后,提到辣椒,毛主席的食欲中有一项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辣椒。
湖南人对辣椒的依赖,几乎已经超出了调味的范畴,辣椒几乎成了他们的主食之一,毛主席当然也不例外。
毛主席在1949年1月接待苏联特使米高扬时,还为辣椒与米高扬“较量”过一次。在一次宴会中,米高扬提出和毛主席拼酒,毛主席却提出用辣椒来替代酒,称一个辣椒顶一杯酒。
米高扬开始并不相信,以为毛主席是在开玩笑,于是答应尝试。结果,当米高扬喝下一杯酒后,毛主席吃下一个辣椒。最后,米高扬喝得酩酊大醉,而毛主席却吃得兴高采烈,完全不受影响,甚至谈笑风生。
可以看出,辣椒在毛主席手中,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品,还是一种“武器”,他用辣椒取代了酒,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方式。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幽默智慧》《共和国风云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