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横扫六合、气势磅礴的秦朝,或者是万邦来朝、文化昌盛的盛唐,再或者是文治鼎盛、温文尔雅的两宋。但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还是那大风起兮云飞扬,展现出无比宏伟气魄的汉朝帝国。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最初不过是一个草根出身的泗水亭长,却凭借非凡的智慧和胆略,开创了一个延续了405年、历经29代皇帝的辉煌时代。
在这漫长的大汉历史中,有豪情万丈、意气风发的帝王,也有深情厚意、温柔体贴的君主;有宫廷内部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也有末世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沉重沧桑。那个时期的大汉,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中心和最强大的帝国。国力鼎盛之时,疆域东至朝鲜,南包越南,西抵西域的葱岭,北达茫茫蒙古草原。整个时代充满了自信与荣耀,人才辈出,气象万千。
少年英雄霍去病豪情万丈地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这份壮志激励了无数人;将领陈汤更是用血汗和笔墨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铁血誓言,彰显大汉帝国的威严;还有傅介子,凭借一把宝剑、一匹良马,独自纵横大漠黄沙,以智慧与胆识令西域三十六国皆俯首称臣。他孤身闯入楼兰,果断斩杀楼兰王,威风凛凛地宣布:“汉兵方至,勿动,灭国矣。”如此强烈的自信和霸气,除了汉朝,又有哪个朝代能比肩?
可以说,继大秦帝国之后,汉朝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对少数民族威胁的根除,从根本上统一了华夏民族,奠定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主流的基础。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汉语、书写的汉字、穿戴的汉服,无不深受汉朝深远影响。由于历史进程中曾经历王莽短暂篡汉,汉朝被分为以长安为都的西汉和以洛阳为都的东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波澜壮阔的西汉历史长卷。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邢台沙丘病逝。当时,一批徭役役夫正从江苏徐州被押送到骊山,但途中有人四散逃离,另有部分人选择跟随押送他们的小吏刘邦,一起逃至芒砀山隐匿,打算另谋出路。谁能想到,这次看似普通的反抗,竟成为后来大汉王朝的起点。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奋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点燃了反秦的烽火。大秦帝国虽然刚刚建立十二年,却在这波澜中风雨飘摇。山中隐居的刘邦趁机杀出芒砀山,加入反秦大军,迎来人生重大转折。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义军首先攻入咸阳,本以为能顺利掌控关中,但楚霸王项羽封他为汉王,迫使刘邦退守偏远的巴蜀汉中。可刘邦绝非甘心落寞之人,仅数月后便派大将韩信施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再度夺回咸阳。随后的楚汉争霸,虽屡战屡败,刘邦从未放弃。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垓下一役,刘邦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同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的汜水北岸举行加冕典礼,汉朝自此开启长达四百零五年的辉煌篇章。
站上人生巅峰的刘邦没有停歇,他四处平定叛乱,巩固江山。仅七年后,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于长乐宫驾崩,享年六十一岁。尽管刘邦离世,但他缔造的大汉王朝才刚刚迈入辉煌的时代。
继任的太子刘盈,成为汉朝第二代皇帝汉惠帝。刘盈性格温和,政权逐渐落入其母吕雉之手。公元前188年,汉惠帝病逝,年仅二十三岁。随后,吕雉扶持刘盈的儿子刘恭与刘弘为傀儡皇帝,掌控朝政长达八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吕雉去世,葬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
吕雉去世后,远在山西太原的代王刘恒被迎回长安,继位为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推崇黄老之术,奉行无为而治,减轻赋税,甚至在即位第十三年彻底免税。在他的治理下,大汉逐渐由衰落走向繁荣富强。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传位于嫡长子刘启,即汉景帝。汉景帝继承父亲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国库充盈,据说钱库中堆积的钱串子绳索因年代久远而腐烂。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为汉朝奠定了稳固的根基。
然而,刚积累起一定财富的汉朝,迎来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富三代”——汉武帝刘彻。西汉初建时,北方匈奴频频侵扰,由于国家疲弱,只能被迫以和亲换取短暂和平。
公元前141年,匈奴趁汉景帝病重之机大举侵袭,甚至火烧甘泉宫,这成为汉景帝之子刘彻心中永远的痛。汉景帝去世后,十六岁的刘彻继位,即汉武帝。此时汉朝国力已显著增强,年轻的汉武帝开始展开宏图伟业。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打通丝绸之路的壮举。这一外交行动,不仅为打击匈奴结盟,也极大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分兵千里,猛击匈奴,斩首万余,匈奴单于狼狈北逃。霍去病年仅二十出头,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禅,气势磅礴,兵锋直逼瀚海。此役重创匈奴,令其元气大伤,从此北方边境安宁。
汉武帝不仅北击匈奴,还南吞百越,西征大宛,东并朝鲜,使汉朝疆域达到东抵日本海,北至阴山,西至中亚,南达越南的空前规模,几乎是秦朝的两倍。汉武帝生平既有“金屋藏娇”的浪漫故事,又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还有对匈奴的锐利军事行动,但晚年也曾陷入孤独与沉思。
关于他的历史评价,历来有“穷兵黩武”与“雄才大略”两派争论。但无论如何,他为汉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民族自信,堪称千古帝王中的翘楚。
不过,由于长年征战,汉武帝时期的财富逐渐消耗殆尽。幸运的是,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他积累了丰厚家底,死后儿孙继承并修复国力。他们就是“昭宣中兴”的开创者——汉昭帝和汉宣帝。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立年仅八岁的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命霍去病弟弟霍光辅政。为了防止幼主被强势母亲左右,汉武帝在临终前残忍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两天后,汉武帝去世,年幼的刘弗陵孤身登基,即汉昭帝。昭帝聪慧与辅政大臣霍光默契配合,使国家治理井井有条。可惜英年早逝,二十一岁时英年早逝,未留下子嗣。
昭帝去世后,无继承人,霍光扶持昌邑王刘贺即位,汉废帝。刘贺果然如霍光所料,短短27天内做出数千件荒唐事,最终被废黜。另有说法称刘贺试图与霍光争权,被霍光迅速铲除。
废帝被废后,皇位空缺,一位出身民间的没落皇族刘病已被拥立为帝,即汉宣帝。他是汉武帝曾孙,因巫蛊之祸曾被囚禁,后被霍光扶持登基。宣帝冷静沉稳,先隐忍霍光,终于在公元前68年霍光逝世后,完全掌控朝政。
汉宣帝关心民生,改名刘询以避讳,积极整顿吏治,平衡儒法,治理国家有方。昭宣之治令西汉经济恢复,国家再度强盛,国力达到顶峰。公元前49年,刘询在未央宫病逝,葬于杜陵。
西汉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武帝的扩张,及昭宣的复兴,国运达到顶峰。但盛极必衰,汉宣帝去世后,西汉逐渐走向衰落。汉元帝刘奭在位十六年,软弱无力,外戚势力崛起。其子汉成帝继位,朝政被母亲王政君及外戚把控,他本人沉迷酒色,最终英年早逝。
汉成帝无子,由侄子刘欣即位为汉哀帝。哀帝励精图治,但被美男子董贤迷惑,关系亲密无间,甚至形成“断袖”典故。董贤获封侯爵,掌控重权,然能力有限,难以施展抱负。
公元前1年,汉哀帝早逝,年仅二十五岁。太皇太后王政君权势再起,安排董贤治丧,董贤无能,遂请侄子王莽代劳。自此,王莽掌握军政大权。
随后,王莽扶持幼帝刘箕子,即汉平帝。公元6年汉平帝病逝,王莽立孺子婴为帝,终因野心膨胀,废黜孺子婴,自立为帝,西汉王朝由此走向终结。
但大汉传奇尚未结束。王莽篡汉十五年后,汉高祖刘邦后裔中一位被誉为“位面之子”的人物即将崛起,续写大汉的辉煌传奇。
——文本素材源自小璐歌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