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汉书》中曾有一场著名的战役记载:东汉时期,车骑将军窦宪带领大军与北匈奴展开激烈对抗,最终取得了东汉的胜利。这场战役中,史学家班固亲自参与,并写下了《封燕然山铭》这一历史文献,后来还命人将铭文刻在燕然山的岩石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石刻的下落成为了谜团,直到千年后才有了新的发现。这一遗失的历史文物的重新出现,引发了历史学界的广泛争议。窦宪是个特殊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当朝太后的哥哥,还是一位权倾朝野的国舅,手握大权。然而,他的暴虐行径和任意妄为却令人质疑他作为将军的资质。那么,这块石刻究竟是如何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呢?
2
2017年8月,应蒙古国邀请,内蒙古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前往杭爱山一带的悬崖,探查一块神秘的石刻。经蒙古专家研究,这块石刻上所刻的竟是全汉字,这让当地的研究人员束手无策,不得不请求中国专家的帮助。
事实上,这块石刻早在1990年就被蒙古两名牧民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和研究进展缓慢,直至20多年后的今天才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专家首次见到这块石刻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杨方教授甚至泪流满面。仔细研究后,他激动地说:“对上了,都对上了。”这正是专家们多年来寻觅的燕然山石刻,上面刻着的正是班固所写的《封燕然山铭》!
这一重大发现让中国的历史遗失部分找到了踪迹,消息一经传开,便迅速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虽然学者们欢欣鼓舞,但也有不少人对石刻的价值产生了疑问,认为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刻,难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然而,这块石刻的意义与匈奴的侵扰息息相关。匈奴作为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以强悍的骑射能力和侵略性著称。自秦朝以来,他们经常跨越边境,进行掠夺,给中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种不定时的骚扰使得边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尤其在汉朝,匈奴成为了与中原王朝最为持久的对立势力。虽然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屡次击败匈奴,却始终未能根本解决问题。直到窦宪的出场,他才彻底扭转了局势。
3
窦宪这个人物,史书上记载的很是复杂。虽然他最终成为了抗击匈奴的英雄,但他当时的出征其实是一个“被迫”的选择。
窦宪是汉章帝的亲妹妹——窦皇后的哥哥,权势显赫,作为外戚,他通过巧妙的政治操作将许多亲属安排在朝廷中,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势力。窦家的权力极为强大,甚至连当朝公主的住所都敢侵犯。窦宪作为国舅,简直是无法无天,随意杀害百姓。
但随着汉章帝去世,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权力逐渐落入窦太后之手,窦宪的骄横逐步失去了约束。有一次,窦宪因为嫉妒宗室子弟刘畅受宠,竟下令将其杀害,这一举动激怒了窦太后,窦太后欲除掉他。然而,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北匈奴的侵扰消息传来,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窦宪主动请命出征,力求通过立功来免除死罪。
这样一来,窦宪便成为了车骑将军,亲自带兵出征北匈奴,班固也作为幕僚随军出征。在这场战役中,窦宪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凭借窦太后的权力背景,他确实有过人之处。尤其在燕然山的战斗中,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详细描述了窦宪的壮烈战斗:窦宪带领三万大军,辅以辎重队伍,最终以北匈奴首领的血涂剑,打得北匈奴大败,迫使敌人向西逃窜。窦宪的军队最终停驻在燕然山,这标志着匈奴彻底被赶出了中原。
4
《封燕然山铭》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是当时国力的象征,更是汉朝在对抗匈奴中取得胜利的见证。
根据历史资料,草原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往往无法实现彻底的统治。因为汉族的生活方式与草原游牧民族截然不同,所以中原的王朝只能依赖那些能听命于自己的弱小政权,如南匈奴的扶持便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后来北匈奴被灭,鲜卑族逐渐崛起,但中原与草原王朝的争斗依然未曾停歇,这已成为后来的历史。燕然山的石刻铭文,记录了窦宪为中原做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窦宪的功绩被夸大了。毕竟,他出征匈奴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自保,通过立功洗清罪名。如果不是他为了逃脱死罪,怎么会带上史学家班固随行呢?
但也有学者认为,尽管窦宪的动机复杂,他的军事才能仍不可忽视。在众多试图解决匈奴问题的帝王将军中,窦宪的成功无疑是最显赫的。而且,这场战斗的战果也非同寻常:20万匈奴士兵投降,缴获的战利品数不胜数,甚至超越了霍去病当年的功绩。这一战,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胜利。班固的铭文也因此得到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5
战斗胜利后,窦宪班师回朝,凭借着这场战争中的卓越功绩,他再次获得了窦太后的重用。过去的罪行被暂时忽略,窦宪重新成为了朝廷中权力滔天的外戚。
然而,汉和帝并非一个任人宰割的皇帝。这个年轻的帝王深藏不露,心机深沉,善于隐忍与权谋。他通过手段逐渐清除了窦家的党羽,最终在14岁时成功发起反击,将窦宪赶回封地,并迫使其自尽。
随着窦宪的倒台,汉和帝也开始严厉打击窦宪的支持者,甚至连班固也未能幸免。班固因受到小人迫害,冤死狱中,直到汉和帝才发现这一冤屈。
窦宪的一生,虽充满争议,但他确实为大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多年的匈奴之患,功绩得以传世。今天的历史学家们认为,窦宪的功绩值得被铭记。
因此,燕然山石刻的发现,具有无法比拟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对这段历史的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