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之后,最令其头疼的邻国恐怕非辽国莫属了。辽国是由契丹族所创立,契丹人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占据中原地区后,契丹人开始自称华夏正统,声称自己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对宋朝来说,更令人难堪的是,就连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里,也明确记载鲜卑族是“其先有熊氏(即黄帝部落的称号)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既然鲜卑族被认定是黄帝的后代,那么作为鲜卑一支的契丹人,自然也算是炎黄子孙。契丹族又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民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不仅熟悉诗词歌赋,文化造诣颇高。
因此,辽国不仅是宋朝难以击败的强敌,更在华夏正统的统治合法性上对宋朝形成了极大冲击。最终,宋朝不得不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成为“兄弟国家”,正式承认辽国在中原王朝中的地位。可惜的是,契丹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存续的时间非常短暂。辽国覆灭之后,契丹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便不再引起重大波澜。那么,辽国灭亡后,契丹人都去了哪里?他们现今又归属于哪个民族呢?
事实上,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并未全部留在中国境内。公元1125年,辽国的末代皇帝辽天祚被金国俘获,辽国从此灭亡。然而辽国的残余势力没有被完全消灭,契丹贵族耶律大石聚集余部,在蒙古高原和今日新疆东部地区建立了延续辽朝传统的政权,史称西辽。后来,蒙古势力崛起,迅速占领蒙古草原及平原地区,西辽国很快被蒙古军队击溃,国祚仅仅持续了87年。
尽管如此,契丹人依旧未曾放弃建国梦想。一部分契丹贵族逃往伊朗南部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有些史学家称之为后西辽。只是这个政权虽然血缘上延续了契丹统治,但实际上与辽国已相去甚远。起儿漫王朝高度伊斯兰化,承认哈里发为伊斯兰世界最高权威。若不了解其历史,很难想象这曾是当年那个自称炎黄子孙、迫使北宋签下澶渊之盟的辽国后裔。当然,这个政权同样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被蒙古人逐步替换官员,直至彻底灭亡,国祚不满80年。
起儿漫王朝灭亡后,契丹人逐渐被当地民族吸收融合,成为中亚文明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契丹人留在中国境内,其血脉延续到了元朝时期。金国灭辽后,契丹族依旧保持稳定的社会群体。随着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怀抱复仇之心的契丹人积极参战,伴随蒙古骑兵征服金国,散布于欧亚各地。这些随蒙古军队迁徙的契丹人多数在当地定居,逐渐被周围民族同化。到元朝建立时,聚居的契丹人大约还有30万人左右。他们生活在蒙古草原,最终也逐步被蒙古族融合,“契丹”这一民族名称随之逐渐消失。
那么,现代是否完全找不到契丹人的纯正后裔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中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新疆塔城以及辽宁等地,仍生活着一个名为达斡尔族的少数民族。21世纪以来,借助DNA技术,发现达斡尔族与契丹族在父系血缘上极为相似,基本确认为契丹族的直系后裔。此外,在云南省,也有部分姓氏如阿、莽、蒋等被认为与契丹族有血缘关联。这些姓氏的人群与达斡尔族一样,拥有契丹族的父系血统,甚至在他们使用的文字中还能见到契丹文字的遗迹,可谓是契丹族关系最为紧密的现代分支。
契丹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十分深远。即便在中亚和东欧地区,许多地方至今仍有人用“契丹”来称呼中国,比如白俄罗斯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时间推移,契丹人逐渐汉化,正如当年鲜卑族被汉化一样。如今,契丹文化的影响仍在世界范围内延续,而契丹人的血脉依然存在。但在中国这个文化大熔炉中,我们已经很难清晰区分契丹人与其他民族的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