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邓小平同志的案头上送来了一份判决书,内容是判处陈东平死刑,立即执行。小平同志审阅过后,毫不犹豫地批示同意执行。他在看完之后问道:“陈再道怎么样?”此时,陈再道刚刚从铁道兵司令的职位上退休。工作人员告诉邓小平,陈再道已经明确表示,他与陈东平父子关系已断,国法如山,家规如铁,所有事情都将按照法律来处理。小平同志听后点了点头,心中有数。那这位陈东平究竟是何人?他和开国上将陈再道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又是如何走到今天,最终被判处死刑的呢?这一切,还得从头讲起。
陈东平是陈再道的亲生儿子。由于革命战争时期,陈再道忙于行军打仗,根本无暇顾及家庭,他对子女的管教也极为松懈。在那些难得的空闲时间里,陈再道总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太多,心中充满愧疚,常常想通过满足儿子的要求来弥补这一缺失。然而,正是在这种溺爱的氛围中,陈东平从小便养成了顽劣的性格,不爱学习、爱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陈再道则一直没能管住他。于是,陈东平也得了个绰号——“陈衙内”,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少爷,什么都不愁。为了想尽办法让儿子能有所改进,陈再道几次将他送到部队艰苦的地方锻炼,可惜成效甚微,最后甚至把他送入了哈军工,希望他能专心学习,走上一条正道。
刚进入哈军工的第一年,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陈东平稍微收敛了一些,但一年之后,他就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依旧我行我素,屡次与同学发生冲突,成绩也一落千丈。尽管如此,陈东平并不在乎这些,他反而提出要病休半年,学校也愚蠢地批准了这一请求。休假后的陈东平更是肆无忌惮,整日游手好闲,沉迷于酒色之地。期间,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听广播,台湾的电台不断传来诱人的声音,播音员们讲述着台湾的美好生活:灯红酒绿、现代化的城市、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公开呼吁大陆民众到台湾去,并提供了具体的联系方式和逃跑路线。
陈东平长期受到这些广播内容的影响,很快他对这种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向往。他开始通过台湾广播上公布的联系方式,与敌方进行联络,并且明确表示自己是哈军工的学员。台湾方面显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开始对他展开追踪。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陈东平与敌人的勾结很快就被国家安全部门察觉,专门成立的调查组进驻哈军工,开始调查此事。
很快,陈东平供认了自己与台湾方面的联系,坦白自己曾幻想过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但并未泄露任何机密。最终,组织决定开除他的学籍、军籍与党籍,并对其处以两年劳动教养的处罚。随后,陈东平被送往部队的农场接受改造。大家本以为他会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有所悔改,可是,陈东平不仅没有反省,反而愈发放肆,依旧我行我素,动辄聚集一帮人打架。在农场里,他逐渐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存在,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大爷”,大家都尽量避开他。
劳动教养结束后,陈东平进入了河南省外贸公司工作。然而,他的恶性未曾减退,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他迅速纠集了一批社会上的地痞流氓,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强抢民女。许多受害的女青年在遭遇欺凌后,悲愤至极,选择了轻生。陈东平的恶行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民愤四起,舆论纷纷。
陈再道得知这些情况后,愤怒至极,甚至因此一病不起。他屡次劝解儿子,但都未见成效。最终,在多次无奈之下,陈再道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与陈东平断绝父子关系。尽管如此,陈东平对此并不在乎,依旧觉得自己有父亲做依靠,认为只要父亲在,他就能以陈再道的名号为自己遮风挡雨。
1983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打整治行动。陈东平早已意识到自己罪行累累,不久后,他的罪行被群众揭发,举报信不断送达专案组。他心知肚明自己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便试图通过母亲去找陈再道求情,甚至请求母亲为自己向有关方面施加影响。然而,此时的陈再道早已心如死水,他悲愤而严肃地写下检查:“我与他再没有任何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事情都要按法律办。”最终,陈东平因其多项罪行,特别是与敌勾结的行为,遭到应有的惩罚,执行了枪决,结束了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