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全文,这里是史源历史专栏的第3382期。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岛屿,他们在军事上已经无法有效抗衡,注定难以保护台湾,而在政治层面,他们也遭遇了美国的冷落,蒋中正(老蒋)心中对于未来的期望写满了失望。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诸多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台湾当局意外地进入了相对“安全”的状态。此时,解放军的海空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的政策,努力推动和平解放,并向国际社会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与意图。
1956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期间,接受了当地记者的采访。记者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蒋某人愿意承认新中国,且返回中国大陆,政府将会给予他怎样的职务待遇呢?显然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在总理启程出访之前,中央政府对此问题已经有了明朗的共识。周总理面色淡定,直接答复道:倘若他愿意归返大陆,过去的种种不再追究,其职务将不低于我这位国务院总理的级别。
我们可以来细致解读这一回答。“不低于”实际上传达的是一种“至少对等”的信息。从中国大陆的职务体系来看,国务院总理称为“正国级”,已经处于最高级别,不可小觑。除了总理外,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以及全国政协主席同样属于正国级的领导职位。至于中央军委主席和政治局常委,它们则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因这属党内职务,而蒋中正并非中共党员,自然无法成为政治局常委。
根据周总理的回答,若老蒋真的愿意回归,从新中国政府的立场来看,他们不会追究他在内战中的罪责,反而会安排他一个正国级的职务,以保障他的政治地位。从实际情况分析,可以预见老蒋有可能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或全国政协主席的新角色。实际上,新中国对他的态度可谓十分宽厚,这远超他此前对我方领导人的态度,且此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外国记者们原本以为他会得到一个“省部级”的职位,未曾想,总理给出的答复却更具分量。
回顾1945年在重庆的谈判,毛主席与老蒋之间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当时,老蒋曾希望毛主席将武装力量交出,以便“归顺”给国民政府,甚至以让毛主席担任新疆的“省主席”作为谈判的筹码。如果真如此,毛主席无疑只会成为一个省部级干部。这种情况下,双方对于事物的视野和胸襟差异显而易见。而周总理的回答更是言之凿凿,实际上,之前主动投诚的新国军高级将领如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人在新中国政府中担任了一系列高职,证实了我们一贯的“不追究政策”。其中,程潜和张治中都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而傅作义后来任职全国政协副主席。其他起义将领担任省部级职务的数量更是不可胜数。
当然,我们都知道事情的后续发展,老蒋最终并未返回大陆,而其遗体至今仍安葬于台湾。不过,周总理的表态在当时笼罩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例如,老蒋在大陆时期的“副总统”李宗仁,于1965年携妻子郭德洁女士重返北京,最终在晚年实现了回归的愿望,李宗仁先生回国后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享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