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于1939年12月正式成立,起初是由原冀中地区的回民教导总队与雄县、霸县的回民大队合并而成。这支军队的成立标志着回族抗日力量的整合和实力的提升,为全国抗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回民支队的战斗力持续增强,部队人数从初创时的1000余人迅速扩展至2500多人,成为了八路军冀中军区内一支过硬的精锐部队,以出色的战斗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作为一支部署在前线的游击队伍,他们的活动范围和机动性都很高,成为了敌人心头的一根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支回民支队的主要领导人都有谁,以及他们后来的命运。首先要提的就是支队的第一任司令员马本斋先生。马本斋是河北沧州献县人,生于1901年。年轻时,他曾从事养马与贩马的生意,后来加入了张宗昌的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他在1931年被免去职务后,担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的局长,但不久便辞职,返回了家乡。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略了他的家乡,马本斋在家乡积极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力抵抗日军的侵略。之后,他带领队伍加入了河北游击军,并被编入冀中回民教导队。当冀中回民教导队与雄县霸县的回民大队合并,组建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时,马本斋担任了支队的司令员。后期,他还担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司令员,兼任回民支队的司令。1944年2月,根据上级命令,回民支队接到了前往陕甘宁边区的指令。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争生活使得他营养不良,接连劳累,最终在1944年2月7日因急性肺炎不幸去世,享年仅43岁,令人唏嘘不已,而他的逝世发生在山东省莘县的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现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
接下来的第二任司令是黄庆荣,他原名叫黄世荣,出身于陕西清涧,1919年出生。1935年2月,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直至2014年3月7日去世,享年95岁。黄庆荣的领导使得回民支队在抗击敌人时更具组织性和效率。
回民支队的第一任政委是郭陆顺。他出生于湖南浏阳,1914年生,早在1929年便加入了红军,曾担任红军的排长与营指导员,并参与了壮阔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派往华北抗日前线,作为120师的政治工作干部,再次被调任为回民支队的政委,负责推动部队的正规化与八路军化改造。1942年6月4日,郭陆顺与马本斋在献县阻击敌军时,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的付出永载史册,成为无数人为之敬仰的英雄。
他的继任者是李钰,然而关于李钰的详细事迹目前并无太多资料可考。接下来的第三任政委是张同钰,出生于河北文安,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9月,他调任回民支队任政委,后来又成为冀鲁豫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张同钰曾担任地矿部副部长等职务,直至1998年10月20日去世,享年79岁。
回民支队在1940年初随冀中军区南进支队出征,进一步深入冀豫边区。1942年12月5日,回民支队正式并入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建制。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了新的命令,前往延安,隶属于教导第1旅建制。自组建以来,回民支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游击战斗,屡屡取得胜利,成为抗战时期国内外震惊的一支少数民族抗日队伍,他们的英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