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是康熙帝晚年围绕皇位继承权展开的激烈争夺。
1、大阿哥:胤禔
生母:惠妃纳喇氏
结局:最早出局。因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并建议康熙杀废太子,被康熙帝圈禁至死。
2、二阿哥(原皇太子):胤礽
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皇后,生他时难产而死)
结局:两立两废。康熙帝去世时仍被圈禁。雍正二年病逝于禁所。
3、三阿哥:胤祉
生母:荣妃马佳氏
结局:早期偏向太子,后置身事外专注编书。雍正继位后,先被派去守陵,后因与废太子旧事及对雍正“不满”等罪名被削爵圈禁,死于禁所。
4、四阿哥:胤禛
即雍正皇帝
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
结局:最终胜利者,继承皇位,是为清世宗雍正帝。
5、八阿哥:胤禩
生母:良妃卫氏
结局:是“八爷党”核心领袖,才能出众,人望极高,是雍正最主要的政敌。雍正继位后,先封亲王安抚,后逐步打击削爵,革除宗籍,圈禁折磨致死,并被改恶名为“阿其那”。
6、九阿哥:胤禟
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结局:是“八爷党”核心成员及主要财源支持者。坚决反对雍正。雍正继位后,被发配西宁,后被革爵削籍,圈禁折磨致死,并被改恶名为“塞思黑”。
7、十阿哥:胤䄉
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之妹)
结局:是“八爷党”重要成员。雍正继位后,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获释,恢复辅国公爵位。
8、十三阿哥:胤祥
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结局:是雍正帝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四爷党”核心)。雍正继位后,封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铁帽子王),总理事务大臣,极受信任和重用。雍正八年病逝。
9、十四阿哥:胤禵
原名:胤祯
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同母)
结局:原属“八爷党”,后期成为该集团推出的储位竞争者(“十四爷党”)。康熙晚年任大将军王,主持西北军务。雍正继位后,被召回削去兵权,派去守陵,后圈禁于景山寿皇殿。乾隆继位后获释。
虽然核心参与者是这九位皇子,但“九子夺嫡”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呼,实际参与角逐和站队的皇子可能更多(如一些年幼皇子或边缘皇子),但这九位是主要的、有实力或有明确立场的关键人物。
派系核心:
“太子党”:胤礽(核心)、早期胤祉。
“大爷党”:胤禔(核心)。
“三爷党”:胤祉(后期)。
“四爷党”(后雍正党):胤禛(核心)、胤祥(核心死忠)。
“八爷党”(最大反对派):胤禩(核心领袖)、胤禟(核心智囊/财源)、胤䄉(核心成员)、胤禵(后期推出的储位竞争者)。
结局可谓天壤之别。
胜利者胤禛登基为帝;其坚定支持者胤祥位极人臣,荣耀无比。
失败的一方,胤禩、胤禟下场最惨,被削籍、改名、折磨致死;胤禵、胤䄉被长期圈禁;胤祉、胤礽在圈禁中去世;胤禔最早被圈禁。
雍正帝胤禛继位后,为避皇帝名讳,其兄弟名字中的“胤”字被改为“允”字(胤祥因功勋卓著,去世后雍正特许其改回“胤”字)。
这九位皇子及其围绕皇位展开的明争暗斗,构成了康熙朝晚期政治斗争的主线,对清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一篇:无锡灵山与龙门石窟的千年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