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张辽不来劝架,夏侯惇能否拿下关羽?你看曹操张辽怎么说
创始人
2025-09-19 05:01:32
0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细节描述,整体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事实上,想要判断夏侯惇是否能够战胜关羽,我们只需观察曹操、张辽和关羽三人对这场战斗的态度与行动即可。一旦理解了这三人的立场和行为,答案便一目了然!

夏侯惇追击关羽

夏侯惇追击关羽的故事,发生在关羽刚刚离开曹操阵营之后。土山之战期间,关羽在与曹操约法三章的基础上,选择了暂时投靠曹操。其中最关键的一条约定是:如果关羽发现刘备的踪迹,可以随时无条件地离开曹操阵营。

这条规定看起来极为荒谬,毕竟如果关羽能够随意离开曹营,那他投降曹操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过当时曹操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足够有能力留住关羽,便没有过多在意这条苛刻的条件。可谁曾想到,关羽在斩杀颜良文丑之后,竟然真的选择了离开,去寻找刘备的踪迹。

曹操当时内心极为不舍。因为在白马和延津两场战役中,关羽的武力和指挥才能都表现得极为出色,这样一位英勇非凡的将才如果归顺刘备,未来必将成为曹操的大患。可是身为一国之主,曹操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遵守承诺,放关羽一条生路。只是关羽匆忙出发,没有拿到通关文书,结果在通过曹营守将时爆发了多次激烈冲突。

关羽武艺高强且性格倨傲,他认为既然连曹操都对自己礼遇有加,沿途那些曹营守将算什么?于是关羽凭一己之力连斩五个关卡的六名守将,这令夏侯惇极为恼火。

夏侯惇一方面因曹操对关羽的厚待而对关羽怀有恩情,另一方面看到关羽背弃曹操投奔刘备极为不满;更令他愤怒的是,关羽杀了他麾下的多名守将——这些人原本忠诚守卫关隘,最终却惨死关羽刀下。夏侯惇如果不为他们讨回公道,势必会失去手下人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双重原因的驱使下,夏侯惇召集了数百亲兵,扬言要给关羽一个教训,并在黄河边终于追上了关羽。

夏侯惇气势凶猛,誓要拿下关羽;关羽更是从不认输的猛将,面对夏侯惇的无礼挑战,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鏖战十几回合,难分胜负。就在两人剑拔弩张、即将战至极限时,张辽突然出现了。

张辽上前传话:“奉丞相钧旨,因闻云长斩关杀将,恐途中受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务必任便放行。”

原本夏侯惇和关羽即将动刀厮杀,却因张辽带来曹操的命令而不得不停手,关羽顺利脱离了夏侯惇的追击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张辽及时劝解,任由夏侯惇和关羽一决雌雄,结局会如何?夏侯惇到底能否击败关羽?

---

关羽的反应

众所周知,关羽极为高傲,平日里少有人能入他的法眼。

土山之战时,他单挑成功击败了许褚和徐晃这两员猛将联手;投奔曹操后,关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连传说中的名马赤兔马也轻松到手;在白马之战中,颜良经过二十回合苦战才让徐晃狼狈撤退,曹营众将都畏惧颜良,然而关羽一出场便秒杀了颜良;延津之战,文丑联手张辽和徐晃大展威风,结果关羽用三个回合将文丑逼得溃败逃窜。

曹操的优待和出众战绩极大地助长了关羽的嚣张气焰,他逐渐变得目中无人。正因为如此,当他无通关文书就要求守关将领放行时,表现得极其傲慢嚣张。可以说,在“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关羽的态度极为狂妄,他明知道自己不占理,却毫无顾忌地任性而为。夏侯惇找他麻烦,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相较于过五关时的嚣张狂妄,关羽面对夏侯惇时却表现得十分克制。夏侯惇追上关羽时,关羽反而不摆架子,反而说了句:“汝来赶我,有失丞相大度。”这话语里流露出难得的谦逊。

之后,夏侯惇多次咄咄逼人地挑衅,关羽依旧表现得冷静:“关公按辔不动”,“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关公大怒舞刀迎战”。总体来看,关羽在夏侯惇面前明显克制许多,没有早前那种轻易动手的冲动。很明显,在夏侯惇面前,关羽“怂”了。

这就引出一个疑问:夏侯惇到底有多厉害,为何关羽面对他会“认怂”呢?

---

夏侯惇的威名

事实上,夏侯惇是个常被人低估的猛将。

在濮阳之战中,曹营将士被吕布打得溃不成军,曹操甚至险些被吕布活捉,千钧一发时,是夏侯惇挺身而出,死死挡住了吕布的锋芒。吕布号称三国第一猛将,勇猛无匹,但面对奋不顾身的夏侯惇,他竟寸步难移,只能眼睁睁看曹操脱险。

此后,夏侯惇又与吕布手下猛将高顺鏖战五十回合,最终击败对手。高顺与张辽并称猛将,而张辽又被关羽誉为不逊色于自己的猛将,这说明关羽十分清楚夏侯惇的勇猛与实力。

土山之战中,为逼降关羽,曹操派许褚和徐晃前去围堵,却被关羽击退,幸亏夏侯惇及时赶到,成功阻挡关羽的突破。

关羽无论如何突围,始终无法跨过夏侯惇这一关,这也让他对夏侯惇的实力心服口服。正是这场战斗,使关羽在被夏侯惇追击时保持了克制态度。

很多人好奇,关羽骑着赤兔马,战力应更胜一筹,按理说应该能击败夏侯惇才对。可事实上,在黄河渡口一战时,关羽身边还有两位刘备夫人同行,成了他的软肋。夏侯惇带着三百骑兵紧追不舍,一旦动手,关羽很可能因为不愿伤及夫人而心有顾忌,最终落败于夏侯惇之手。

---

曹操的反应

在《三国演义》中,当夏侯惇刚追上关羽时,曹操的使者就已抵达。

使者从怀中取出公文,对夏侯惇说道:“丞相敬爱关将军忠义,恐其途中关隘阻拦,故特遣我携此文书遍谕各处,务必放行。”

这条命令主要是为了避免沿途守关将领阻拦关羽,然而夏侯惇并未因此停止追击,因为关羽在闯关途中斩杀了几名守将,夏侯惇不确定曹操是否知道此事。

不久之后,曹操又派第二批使者传达命令,但夏侯惇依然执意不放,直到张辽亲自赶来,他才不得不收兵。

从曹操的角度看,为了确保关羽顺利离开,他先后下达了三道命令,最终甚至派出了张辽这样重要的将领亲自前来调停。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脾气和能力有深刻认识——当年夏侯惇敢于主动迎战天下第一猛将吕布,还打得不分胜负,若无曹操命令,夏侯惇和关羽真打起来,关羽未必占优,毕竟关羽还有两位夫人拖累。

---

张辽的反应

张辽带来了曹操最后一道命令,起初夏侯惇仍不愿放行,因为关羽斩杀了蔡阳的外甥秦琪。

夏侯惇言道:“秦琪乃蔡阳之甥,他托付于我,如今被关某杀死,我怎能甘心罢休?”

张辽则答道:“我已见蔡阳,将向他说明情况。既然丞相宽宏大量,命令放关云长,公等理应遵从丞相旨意。”

蔡阳是曹操麾下猛将,地位崇高,关羽杀了他的外甥,夏侯惇自然需一个交代。而张辽出面保驾护航,承诺去协调蔡阳和曹操,令夏侯惇最终只能无奈收兵。

从张辽角度看,他宁愿先斩后奏,冒着风险劝夏侯惇放走关羽,正是因为他清楚关羽的险境。若张辽离开去禀报,夏侯惇必然出手,而刘备两位夫人又拖累关羽,导致关羽极可能被捕。张辽以曹操名义命令夏侯惇放行,是权衡利弊的明智之举。

---

结语

综观曹操、张辽和关羽三人的态度与行动,夏侯惇在这场较量中实际上占据优势。假如让夏侯惇与关羽正面交锋,关羽很可能会败北。毕竟身边拖累的两位夫人无法自保,而关羽以忠义著称,绝不会让她们受苦,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代价。

(本文参考主要为《三国演义》)

---

需要我帮你调整语气或者加点更生动的描写吗?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历史回顾: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展开西征,欧洲掀起了一股探访中国的热潮——事实上,中国...
原创 东...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因丧夫而深感悲伤,整日郁郁寡欢。作为弟弟,刘秀心疼姐姐的孤单,于是...
原创 1... 天南地北大拜年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这个春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欢声笑语不断,大家一起吃饭,一...
原创 晚... 历史开讲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局迅速蔓延至海陆两军的全面对抗,最终日本军队...
原创 诸...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许多人凭借自己的雄图伟略,在诸侯纷争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原创 德...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奢华的生活风气依旧没有明显收敛,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时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危机,民生日...
原创 历... 1929年,日本地质学家新带国太郎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勘探队伍,队中包括了向导、助手以及几十名随行人员,...
原创 如... 岳飞被杀的原因错综复杂,根本上在于他与南宋皇帝赵构之间的战略分歧,导致了深刻的矛盾。岳飞强调抵抗金朝...
原创 如...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几乎主导了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地进行人才开发...
原创 春...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燕国和楚国,是当时影响力巨大的国家,每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和官制上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