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朝政府对包括十一国在内的各国宣战,其中八个国家联手组成了侵略联军,发起了对北京的进攻。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庚子年,这场持续了超过120年的动乱,被中国人民称作“庚子国变”或“庚子国难”。以下是那一年联军进入北京后的一些场景。
▲1900年,在北京的一角,一名美军士兵悠闲地乘着人力车游览这座古老的城市。车夫年轻,衣衫褴褛,身上依旧扎着辫子,然而他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修整头发。车轮滚滚,街道上是满目苍夷的景象。
▲1900年,随着联军攻入北京城,一位英属印度士兵身披满是勋章的制服,骄傲地步入这座城市。他所代表的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却以胜利者的姿态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内心的复杂情感可想而知。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设置了木桶和马车等临时障碍物,以阻挡行人通行。这些临时的路障显得随意而粗糙,但却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交通秩序,行人们不得不绕道而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
▲1900年,在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旁,几位英属印度的锡克族士兵正在警戒,神情凝重。是值班还是游玩的闲情,已无关紧要。桥边,大铜牛默默凝视着这个身穿红色军装的外来侵略者,似乎在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悲剧。
▲1900年,北京城外豁口的城墙旁,一个身穿制服的印度骑兵高高举着旗帜,郑重地站岗。豁口附近则停放着几辆静静等待招揽顾客的人力车,以及一家小茶摊正在忙碌地为无国籍的清末百姓提供服务,仿佛一切都在继续,而国的概念却在这场动乱中变得模糊。
▲1900年,北京,图中的建筑是英国驻华使馆,门口英属印度士兵正严阵以待,设置着路障以阻拦无关人员,杂乱的中式带篷马车则被遗弃在沟渠中,显得触目惊心。
▲1900年,八国联军的士兵在北京城中寻欢作乐,图中一名女子的着装显示她可能来自某个胡同的妓院,悠然地享受着这个动荡年代中的奢靡,流露出强烈的时代背影。
▲1900年,北京的午门,从高处俯视,显得格外渺小,城墙上和地面都长出了不忍直视的荒草,与末代王朝的颓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临时被设为八国联军的驻营地,白色的帐篷在底下蔚为壮观,似乎是一种对历史的嘲讽。
▲1900年,北京外城东侧的唯一城门,广渠门,顾名思义,曾经是条宽广流畅的大渠,寓意着通畅顺达。然而,现在的大城门已被八国联军损坏,各种毁灭的痕迹无情地收录了历史的悲痛。
▲1900年,广渠门的破坏,显示出八国联军对这座城市的渗透与撕裂,岁月的风霜,无不显现在这一片废墟之中。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现场并没有围观的人群,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士兵,头戴的钢盔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德国士兵,战斗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1901年的紫禁城午门,英国军队在这里进行追悼会,正逢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身处远离故国的士兵们,心中暗藏着对于女王的无限追思,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壤上,他们的情感竟显得格外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