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原名嬴政,乃秦庄襄王之子。秦庄襄王,原为秦国国君秦昭王之孙,曾作为赵国质子,后来娶了吕不韦的宠姬赵姬。嬴政便是在赵姬的腹中孕育,最终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在邯郸出生。初生时,嬴政的姓为赵,名为政。——《史记·秦始皇本纪》
吕不韦曾为赵国的大商人,身为商界巨擘,他手中不乏美丽的赵姬们。吕不韦把一位舞艺高超的赵姬留在身边,深得她宠爱。赵姬怀孕后,吕不韦的养子子楚(即秦庄襄王)时常与吕不韦共饮,见到赵姬后情感激荡,最终请求娶她为妻。吕不韦心生愤怒,却也清楚自己的家业已倾,决定利用赵姬这一“奇货”,便将其献给了子楚。赵姬怀孕且已经有身,因此,嬴政出生时是个稍晚出生的婴儿,符合当时对“过期孕”的定义——这意味着他在母亲腹中待了超过了常规的十个月。——《史记·吕不韦列传》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坊间有一则说法甚嚣尘上:称他为吕不韦的私生子。事实究竟如何?这一问题至今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争议,特别是由于《史记》中司马迁的记载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明确指出嬴政是秦庄襄王之子,另一方面又在《吕不韦列传》中称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样前后不一致的记载,令我们感到迷惑。
但这也成了学术研究中的一个谜团,尽管争议已久,真相至今未解,反倒使得人们更加好奇历史中未解的隐私。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我们从《史记》入手,仔细分析后发现,司马迁的叙述虽然有所矛盾,但也提供了线索。首先,无论《秦始皇本纪》还是《吕不韦列传》,两者均提到秦始皇的母亲为赵姬,赵姬早先是吕不韦的妻子,且秦始皇出生时名为“政”。这些细节没有变化。
进一步来看,《吕不韦列传》中有个关键字“至大期时,生子政”。什么是“大期”?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史记·集结》和《左传》中,多次提到“大期”即是指超过了正常十个月的怀孕期,十二个月的“晚产”被称为“大期”。从这些记录来看,嬴政显然是晚产儿,而不是早产儿。如果他真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早产的几率应该更大,但这一点无法成立。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嬴政不太可能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我们再从赵姬怀孕的时机推测,怀孕的症状通常通过月经停止来发现。当时的赵姬已经怀孕一个月,才开始知道自己有了身孕。这时吕不韦将怀孕的赵姬献给子楚,并未考虑到赵姬生子之事会给他带来风险。毕竟如果嬴政是早产儿,那么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私生子,甚至影响了吕不韦的谋划。
如果嬴政出生时是晚产儿,说明他在母亲腹中待了超过常规的十个月。即便吕不韦有为嬴政的出生作出一些安排,但这一点也并不意味着嬴政就会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换句话说,尽管赵姬怀孕的时机有些错综复杂,但这一切并不足以推翻嬴政的真实父亲身份。
在《史记》里还提到,秦昭王为安国君(即秦孝文王)之子,而安国君的子嗣众多。他的长子子楚并不受宠,因此他不得不寻求吕不韦的帮助,才得以顺利成为继承人。吕不韦作为一位精明的商人,在投资上绝不冒险。如果嬴政真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吕不韦绝不会把这一切赌注押在嬴政身上,而是会继续扶持子楚。吕不韦投入巨资帮助子楚成为太子,并非出于私情,而是出于自身对秦国未来的投资眼光。
另外,司马迁特别强调吕不韦“阳翟大贾人”这一身份,这个“商人”的特质说明了吕不韦是个深知风险管理的人。他不仅为了子楚的未来努力,还将赵姬的怀孕交给了他,绝对不可能冒险生下一个未确定的孩子。此种操作,绝非盲目且不计后果的行为,正是基于商人本能的理智。
吕不韦的大策划与赌注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子楚的命运。子楚成功继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因其智勇得到了极大的回报。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嬴政的真实身份。纵然有关于吕不韦与赵姬之间的私情,嬴政的出身并不能仅仅归咎为“私生子”。
总而言之,尽管“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这一理论在历史上颇具争议,且由一些后来的史学家与政治人物提出,但从《史记》中的史料分析来看,这一理论并不成立。嬴政与吕不韦的关系,更多的是商人与君主之间的政治与权谋合作,而非单纯的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