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神医扁鹊为何被移出教科书?考古专家:看我们在四川古墓挖出了啥
创始人
2025-09-19 03:02:48
0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些。

---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我国历史上陆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神医”,他们的名字被后人广为传颂。比如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医神”华佗,他以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艺闻名;同期的“医圣”张仲景,以其卓越的临床经验和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基础;唐朝初年的“药王”孙思邈,则被尊为药学大家,著有《千金要方》;明朝中叶的“药圣”李时珍,更以巨著《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除了这四位大家,古代医药史上还有一位更为早期、且名声极高的重量级人物,他不仅是“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开创者,还留下了《难经》等珍贵医学典籍,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他就是被尊称为“医祖”的——扁鹊。

谈起扁鹊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笔者在学生时代,曾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全文背诵过《扁鹊见蔡桓公》这一经典篇章。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全文不长,文辞简洁明快,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富含教育意义。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到了2017年,语文和历史教科书中竟然突然删除了有关扁鹊的课文内容。

这不禁令人深思:

这位中医界的开山鼻祖,论其成就和地位,毫无疑问远远超过后世许多名医,为何他却不能像华佗、张仲景那样广为人知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

树有根水有源,若想破解这谜题,我们得从扁鹊这个人的身世说起。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扁鹊出生于勃海郡郑县(今河北沧州一带),本名秦缓,也称秦越人,但其生卒年月均无确切记载。

有趣的是,扁鹊最初并非医生,而是“舍长”,即旅店的老板,负责管理客栈事务。

某日,秦缓的旅店迎来了一位名叫长桑君的客人,此人长相粗犷,举止古怪,周围人都敬而远之,唯独秦缓以真心待客,不管长桑君如何刁难,他始终态度平和,恭谨有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长桑君发现秦缓不仅才智过人,品德也极为出众,于是趁着夜深人静,将秦缓叫到一旁,郑重地交托道:

“我掌握一套治病救人的秘术和医方,因年事已高,想将这些传授给你,务必保密,切不可泄露给他人。”

《史记》中记载:

“扁鹊者……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秦缓听后,立刻恭敬跪拜拜师,但等他抬头再看时,长桑君却已神秘消失无踪,直到此刻秦缓才意识到,这位长桑君恐怕并非凡人。

接下来的一个月,秦缓严格遵循长桑君的嘱咐和古医书上的记载,每天采食草木上的露水。奇迹悄然发生了——他的视力竟然得到了极大提升。

《史记》中写道:“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

也就是说,秦缓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穿透人的皮肤,直达五脏六腑,准确定位病灶。这种能力,放到今天,堪比现代X光机!

于是,秦缓正式踏上了行医之路,凭借精准的诊断技艺,很快名声远扬。

他不辞劳苦,走遍诸侯国,致力于用医术减轻病人痛苦,并能根据不同地区风俗灵活调整诊治方案。

譬如,到了赵国邯郸,得知妇女地位较高,他便专注于妇科治疗;去秦国咸阳,秦人重视儿童,他就精研儿科;抵达大周洛阳,知周人尊老,他便重点治疗老年人的眼耳鼻病症。

由此可见,秦缓不仅诊脉精准,还精通妇科、儿科、外科等多科,堪称“医学全才”。

凭借高超医术与温和态度,渐渐地人们尊称他为扁鹊,而他的本名反倒鲜有人记。

关于扁鹊的经典医案,最广为流传的当属“扁鹊见蔡桓公”和“扁鹊让虢太子起死回生”。

据《韩非子》记载,扁鹊途经蔡国时,见蔡桓公面色不佳,便善意劝谏:

“大王,您的病刚在皮肤纹理间,若不治疗,恐怕会越演越烈。”

桓公不以为意,反驳道:“我无病。”

扁鹊离去后,桓公对随从说:“医生惯用此法借机邀功,我才不信。”

十天后,扁鹊再次拜访,语气更沉重:“大王病情已入肌理深层,不治必加重。”

之后数次劝说均被拒绝。二十天后,扁鹊见桓公即转身疾走,还急令随从打包行李,令旁人不解。扁鹊解释:“蔡桓公已病入骨髓,医药无效,我们需避祸他乡。”

五日后,蔡桓公病重命人寻扁鹊,却发现他已去秦国,最终蔡桓公病逝。

此案体现了扁鹊精准预见病情恶化,而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悲剧。

此后,扁鹊总结行医经验,提出“六不治”原则,其中包含“不治倚仗权势,骄横跋扈者”。

又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当地举行盛大祭祀,询问得知太子暴病未殓。

扁鹊向宫中中庶子详细询问病症后,自信满满地说:“请转告国君,我能使太子复活。”

中庶子嗤之以鼻:“你又非神医俞跗,世间怎会有人起死回生?”

扁鹊坚持:“你可去摸太子大腿根部,定温热;听其耳中,一定有鸣响。”

中庶子半信半疑,照做后立刻请扁鹊入宫。

果然,太子仅患“尸厥症”,扁鹊运用针灸、药熨和汤剂,很快使太子苏醒,坐起身来。

虢国君主感激涕零,众人赞其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谦逊回应:“我只是救了重病未死之人,并非真让死人复活。”

《史记》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周游列国,救治无数病患,却最终死于同行暗害。

他至秦国,秦武王召其进宫诊病,未及施治,秦国太医令李醯因妒忌扁鹊技艺,阻止治疗。

扁鹊愤怒摔砭石,斥责武王:“若治国也听信不识医者之言,秦国必亡!”

武王醒悟,放心让其医治,病愈后,欲留扁鹊为太医令。

李醯不甘心被取代,暗派刺客行凶,扁鹊惨死他乡,令人唏嘘不已。

2012年,随着成都老官山一座汉墓的出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扁鹊”这一历史人物。

考古中,发掘出大量陶器、铜器和漆器,更重要的是发现了920多枚医学竹简,以及一具标注有经脉和穴位的“经络人”模型,被誉为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医学模型。

这些竹简中记载了古代已失传的九部医书,其中一部名为《五色脉诊》,其余八部因文字模糊未能考明名称,学者们称之为《敝昔遗书》。

关于“敝昔”,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扁鹊”的通假字,医书或为扁鹊本人或其弟子所著。

然而,这批竹简字体参差不齐,既有篆书也有隶书,明显出自不同时间、不同人手,但均提及“敝昔”。

这引发大胆推断:史书中的扁鹊或非一人,而是一个医学流派的代表。

这次考古与2017年教科书删改扁鹊内容似乎有关联。

根据新发掘资料,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关于扁鹊的传统认识,发现了许多疑点:

首先,扁鹊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轩辕本纪》载,扁鹊为黄帝身边掌医药大臣,因医术高超,人们将他比作传递喜讯的喜鹊,称为“扁鹊”。

而黄帝本身为神话人物,与其同代的扁鹊自然也带有神话色彩。

70年代从山东出土的《扁鹊针砭画像》石砖描绘扁鹊为人首鸟身,头戴冠帻,拖长尾羽,为众人诊治,体现古人对其神化的崇拜。

其次,扁鹊活动时间跨度异常长。《韩非子》记载扁鹊见蔡桓公约公元前695年,《史记》记载给虢国太子看病公元前655年,《战国策》称扁鹊为秦武王诊病约公元前309年,跨度达380多年。

如此长寿,远超当时人的平均寿命40-55岁,显然不合常理。

专家有两种解释:一是扁鹊为神人,二是“扁鹊”其实代表一群医者。

结合考古证据,后者更为合理。

第三,史书记载扁鹊医术神奇,如能透视五脏、心脏互换等,远超古代科学水平。

例如《列子·汤问》中记载扁鹊为鲁公扈和赵齐婴互换心脏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战... 在战国时期,秦国因商鞅变法的推动,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成为中原西部的强国之一。与此同时,赵国也通过实行...
原创 开... 有一位开国中将曾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并在会面中郑重地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将开幕,...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3日,中国人民抗...
原创 联...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的夜晚,时至二更时分,汴梁城内渐渐恢复了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寂的氛围...
原创 十...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内容和字数大致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让整体更丰富生动。 --- 十...
原创 征... 征方腊:梁山好汉的转折点 征方腊之战,是梁山好汉走向分水岭的关键时刻,是是否归顺朝廷还是继续起义的...
原创 难...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圆明园内,许多太监和太医正忙碌地穿梭,面色凝重。根据太医的说法,雍正只不过是...
原创 秦... 秦始皇帝,原名嬴政,乃秦庄襄王之子。秦庄襄王,原为秦国国君秦昭王之孙,曾作为赵国质子,后来娶了吕不韦...
原创 北...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境内从南到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尽管这场运动持续了整整两年,历史上却...
原创 汉...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绝,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豪杰纷纷登场,他们凭借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