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沈醉被特赦后领导特意提醒:你说了半辈子假话,今后要学会讲真话
创始人
2025-09-18 21:06:08
0

1960年11月28日,沈醉成为第二批特赦对象,是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一位军统重要成员。

这对沈醉来说,本应是一件喜事,也象征着极高的荣誉与信任。然而,特赦后不久的一次聚餐中,一位领导特意单独提醒他:“你过去半辈子靠职业关系说了很多假话,以后应该学着讲真话。”

显然,这位领导没找别人,只针对沈醉进行提醒,足见他平时少有说真话的习惯。领导虽体面地把原因归结为职业性质,暗示只要沈醉不再做特务,自然会说实话。

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沈醉半生沉浸在谎言与特务工作中,说假话已成根深蒂固的习惯,想要突然改口讲真话,难度极大。

面对被列为战犯,沈醉内心难免感到不平。他坚称自己在卢汉领导的“云南起义”中功不可没,理应被视为功臣,而非战犯。

确实,云南起义中,卢汉曾发出命令召集军统人员,沈醉察觉命令中存在问题,便用军统的暗号重新起草命令,成功诱捕了包括徐远举、周养浩在内的多名军统特务,可谓立下大功。

然而,起义结局并不理想。蒋军的重要将领余程万和李弥却通过欺骗等手段逃脱,让卢汉愤怒不已。

更糟的是,沈醉等人在被押期间还组建了一个七人小团体,卢汉认为这七人是假装起义,实则反抗。因此,在余程万和李弥逃脱后,沈醉的软禁状态升级为严密关押。

说沈醉完全冤枉也不尽然。押期间,他曾通过亲友送来的换洗衣服机会写信传递消息,只要有“走”字,他都会刻意把“走”字旁写得特别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暗示逃跑。

因此,沈醉被认定为战犯,也有一定的道理。

或许是长期特务生涯的影响,沈醉说的话真假难辨,且经常随口而出,缺乏责任感,给许多人带来了麻烦。

以下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第一,他在回忆录中声称,王耀武的妻子郑宜兰和副官王相宾卷走了王耀武全部钱财,私奔海外。

王耀武被捕得早,对家中状况一无所知。幸运的是,他曾在济南失守前叮嘱妻子,万一变故,只能前往上海或香港,绝不能去海峡对岸。

因为上海和香港是王耀武产业所在地,能让妻儿安稳生活,若去了对岸,只能依赖蒋氏,蒋军残兵败将众多,难以妥善安排所有家属。

济南被华野攻陷后,王耀武被俘。尤其是他被俘后还通过广播呼吁蒋军停战,激怒蒋方,蒋氏尚未对妻儿下手,已算宽容。更别说照顾他们了。

虽然王耀武资产颇丰,但在金圆券与银元券流通混乱时期,即使变卖也换不了多少真金白银。王耀武虽擅理财,却非贪婪之人,钱大多用于打通官路和救济旧部,留存资金不多。

而且他被俘后的言论令蒋方愤怒,王耀武的旧部和朋友即使想帮助其家属,也难以出手。

此时,副官王相宾无私援助郑宜兰携带7名子女和两个侄子,从上海飞往香港。此举本为义举,却被沈醉的回忆录歪曲成私奔携款逃走。

沈醉虽被俘较晚,作为军统成员,理应了解蒋军将领家属情况,尤其对王耀武妻儿动向清楚。郑宜兰带子女逃港他明知事实。

郑宜兰与王相宾私奔说,是蒋系内部恶意中伤的谣言,蒋氏利用一切手段打击王耀武。

沈醉未调查核实,竟在回忆录中信口开河,造成恶劣影响。

王耀武特赦后,本想与妻儿团聚,却收到了郑宜兰寄来的解除婚姻关系信,使“郑宜兰和王相宾卷款私奔”的传言更加可信。

事实正好相反,郑宜兰拒绝回国,寄信解除婚姻关系,恰恰是她深爱王耀武的表现。

为何郑宜兰早不提解除关系,却偏在王耀武被特赦后提出?蒋军将领中不少人都收到过类似信件。

她的用意只有一个:她知王耀武家庭观念重,妻儿是他在狱中改造的动力,若收此信他或崩溃。

既如此,为何不直接回国团聚?此事十分蹊跷。

此事还需追溯到郑宜兰的父亲。

二次东征后,王耀武驻福建福州任宪兵营一连长,得当地绅士郑推事赏识,娶其女郑宜兰为妻。

后郑推事因历史问题被处死,作为其女儿及战犯妻子,郑宜兰内心惶恐,加之他人挑拨,不敢回国。

所以,特赦后,郑宜兰才寄信解除夫妻关系,盼王耀武另寻新欢,以便有人照料他。

由此可见,郑宜兰是难得的好妻子,沈醉却在回忆录中误写郑宜兰和副官卷款私奔,实属不负责任,给王家带来巨大伤害。

再看第二件事。

1989年4月24日,杀害杨忠祥将军的主犯张静甫被撤销当年判决,恢复名誉。可当时张静甫已被处决38年。

张静甫被认定为凶手,是沈醉提供的线索。

沈醉凭什么认定张静甫就是凶手?他本人是否参与?

其实沈醉并未亲眼见证此事,否则也难免牵连。

据沈醉所说,1949年10月26日,张静甫作为有功代表赴重庆,获毛人凤重赏,据称奖金额达7根金条和4600块银元。

沈醉推断:若非张静甫立功,毛人凤怎会如此大方赏赐?

然而,张静甫去世三十多年后,他的夫人曾庆云寄信给沈醉,坚称张静甫当天不在重庆,而在贵阳,恳请沈醉重新调查。

要知道,背负杀人凶手家属的骂名,会让张静甫一家人难以安宁。

收到信后,沈醉陷入沉思:自己是否冤枉了张静甫?若真错了,如何面对张家?

沈醉最终决定彻查此事,委托相关人员调查。

事实显示,杀害杨忠祥的6名直接凶手中,并无张静甫名字。

而这些直接凶手中,有两人逃往海峡对岸,调查中未见任何证据指向张静甫。

为何真正凶手未领赏金,反而与此事无关的张静甫前去领奖?

原来,这全是毛人凤幕后操控。

1939年,张静甫调任杨忠祥身边担任医官,深受其影响。1947年1月被军统逮捕判刑三年。

1949年8月获释,条件是引诱杨忠祥赴重庆。杨忠祥对此并不意外,认为早晚会遭害,用生命换取张静甫自由也是无奈之举。

张静甫准备陪同杨忠祥赴重庆时,毛人凤却命令他们原地不动。半月后才接令赴昆明向沈醉报到。

毛人凤又命张静甫代表看押杨忠祥的特务领取赏金。

这使沈醉误以为张静甫是凶手,否则不会领赏金。

实际上,这赏金是毛人凤发给特务们的“活动经费”。

沈醉被毛人凤的诡计蒙蔽,只凭猜测认定张静甫为杀人凶手,导致1951年4月15日张静甫被错杀。

此事从头到尾是毛人凤策划,责任难逃其身,但沈醉若认真核查、持疑义,张静甫未必遭此不幸。

在功德林中,战犯们交代态度能反映人品。黄埔军校毕业的将领多不隐瞒,所言多为实情。

但特务出身者,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三位“军统三剑客”,虽然言辞充足,态度尚可,但交代内容多粉饰、推卸、避重就轻,真话少之又少。

这恐怕也是他们职业习惯使然。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廖... 1942年,廖承志再次被国民党顽派捕了,蒋介石对他颇为头疼,明明其父母是国民党元老,他却选择成为“赤...
原创 真... 2017年5月,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展览,展出了一些珍贵的摄影...
历史上的酱园弄杀夫案 酱园弄杀夫案被发现 1945年3月20日清晨,上海新昌路432弄85号发生命案,住在二楼后楼的詹周氏...
原创 将... 古往今来,许多将士征战沙场,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将军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感恩,誓言誓死效忠,甘愿追随左右。然...
原创 改... 朋友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第一个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是谁吗? 他就是张果喜,来自江西省鹰潭市...
原创 蚂... “鲁班锁”属于传统工艺中的哪一类别?传统木构建筑技艺还是墨家机关术?这是蚂蚁新村2025年7月3日今...
原创 假... 1956年12月,周恩来正在访问印度时,一位西方记者当着众人提问:“周先生,您提到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国...
原创 刘... 刘备对诸葛亮的亲近程度远超庞统,但在入川之时,刘备却选择了带上庞统,而非诸葛亮。这一决定的背后,主要...
原创 清... 要论清朝最为富贵的官职,许多人首先会想到户部尚书、两江总督和江南织造。 首先,户部掌管全国的财政...
新疆克孜尔石窟加强数字化保护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步入克孜尔石窟,先是顿感凉爽,再是满眼蓝绿色彩交织,如重峦叠嶂般铺满墙壁。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