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按:毛主席说过,“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因为无数次诵读过伟人毛泽东享誉中外的雄伟诗篇《沁园春. 雪》,便有了毛主席藐视一切帝王,小觑其文采的印象。空司直工局原副局长裴宇飞在他的读史随笔《东临碣石有遗篇》中引经据典,推陈出新,来了一段伟人与曹操跨越千年时空的心灵对话,生动传神,入情入理,让我耳目一新地记住了毛主席对曹诗的至高评价。一位习惯了机关公文的军事干部,其描人叙事,夹陈夹议,让人身临其境,文采斐然,甚喜甚佩。难得,了得!大赞!
东临碣石有遗篇
裴宇飞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路过今河北昌黎时,登临秦皇岛北戴河边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52岁的曹操心潮澎湃、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一首诗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47年后,1954年的秋天,时年61岁的毛泽东主席到秦皇岛北戴河开会。在一个下雨天,毛主席到海边漫步,眺望海天一色的茫茫大海,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路过此地时写下的诗篇,不禁文思泉涌,写了《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两首诗词,写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季节,写的是同样的景色,抒发的是同样的情怀,出自于两个同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之手,而且都是气势恢宏的上乘之作,因而成为诗歌史上的经典名篇。
印象中,毛主席很有点瞧不起历代帝王的文才。在《沁园春•雪》中,他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事实上,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文采是很了不得的,一点也不输文采。但毛主席没有肯定他,却独独对曹操有点偏爱,不仅从来没有丝毫藐视曹操,而且还与他来了一场时隔一千七百多年的唱和一一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意思是说,一千多年过去了,我还常常想起你跃马扬鞭从这里路过,想起你在碣石山上留下的不朽诗篇。这可不是我凭空臆想,毛主席曾说过,“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主席为什么要与曹操来一场
隔空千年的唱和?时隔大半个世纪后,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对曹操,并非只是简单的偏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惺惺相惜,因为他们有更深层次的心里默契。
毛主席和曹操到北戴河海边,都是在深秋季节,曹操的感受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毛主席的感受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感慨的季节,秋风又起的时候,秋雨洒落在古幽州古燕国大地上的时候,面对辽阔无际的大海,他们看到的是宇宙之无穷,天地之悠远,感叹的是人类之渺小,人生之短暂,建功之艰难。曹操曾说过,“天下要是没有我,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毛主席也曾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一诗一词,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以言志,歌以咏志,面对斯情斯景,普通人看到的只是司空见惯的平凡景色。但对于极具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伟大人物眼里,他们会有许多联想,许多感发,许多话需要诉说,但又无人诉说,无处诉说。于是,他们只有借助诗词这一载体表达他们的心声。一个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多么幸运啊,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我内心的波澜壮阔。一个说,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海天,但如今的人间与魏武挥鞭、国家分崩离析的状况已大不相同。
往事越千年。碣石山依然耸立,北戴河海波依旧。普通的山,普通的海,因为有了这一诗一词,因为这山海之间的古今唱和,让这方平凡的海天别具情调,成为绝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