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美国的立国基石之一,便是那句耳熟能详的《独立宣言》中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
这句话成为了全球的标杆,许多人将其视为美国“世界灯塔”上的象征,代表着自由与平等的理念。然而,细究其背后,便会发现这句宣言中所说的“人人”,并非包容所有人类的概念。在那个时代,即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也曾做出过让人无法容忍的暴行——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一名印第安女童。在美国的历史上,“人”的定义,显然并不包括印第安人。
那么,印第安人与美国移民之间的恩怨如何开始,又为何连身为“圣人”的华盛顿,也会参与到这场血腥的屠杀中呢?这背后要从美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感恩节的由来讲起。
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三桅帆船停靠在了今天的马萨诸塞州科德角。这艘船上的清教徒们,是首批移居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之一,标志着美国历史的正式开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更多失意的欧洲人纷纷踏上新大陆。然而,生存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原本携带的粮食迅速告罄,刚开垦的土地也无法立即提供足够的食物,移民们面临着严峻的“青黄不接”困境。
就在此时,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伸出了援手。他们不仅赠送给移民玉米、肉类等食物,还传授了如何狩猎和种植高产作物的技巧。对于这些帮助,初到新大陆的欧洲移民深表感激,每年都会在一个固定日期邀请印第安人来家里共进感恩宴,表示感恩之情。这一传统,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感恩节”。
然而,随着移民的增多,印第安人却逐渐成为了“美国历史的遗物”。如今,印第安人的人口已经减少至不到一百万人,曾经的三十倍人口,如今仅剩三十分之一。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欧洲移民和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与附近的波瓦坦部落之间的悲剧,便是这一屠杀序幕的开始。起初,波瓦坦部落对前来的殖民者十分友善,提供了粮食和避难所。然而,当殖民者的粮食再次告急,开始逃向波瓦坦部落求助时,部落酋长为保护这些人提供了庇护。但第二年,殖民政府却要求印第安人“遣返叛逃者”。无论印第安人如何回应,几个月后,殖民者便使用现代化武器袭击了波瓦坦部落,不仅抢夺了他们的资源,还屠杀了许多印第安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更有甚者,这些被掳走的妇女和儿童,在不久后遭到残忍杀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和殖民者的屠杀手段愈加直接与暴力,逐渐放弃了任何“借口”,开始借用“神权”来为屠杀辩护。他们拿出《圣经》,宣称北美是上帝为他们预定的土地,而印第安人则是“撒旦的仆人”,因此他们有“责任”将这些“非人”清除出这片土地。美国的几任总统,包括华盛顿、杰斐逊等,都没有逃过这一屠杀的阴影。无论他们是否亲自发起战争,最终的目标却始终如一——消灭印第安人,霸占土地。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的争夺。在欧洲移民与殖民者的眼中,印第安人占据的广袤土地,正是他们发展农场经济、扩大生产力的必要资源。华盛顿本人便是一个大庄园主,他深知,扩张农场的规模,意味着更多土地的占有,因此,印第安人必须被驱逐。
美国的历史一方面宣扬着“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却通过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打造了如今的强国地位。纵然今天美国还在试图美化自己,但他们永远无法摆脱那些鲜血淋漓的历史事实。印第安人曾经的悲剧,注定会成为美国无法抹去的污点,那些逝去的印第安亡魂,将有一天为自己的正义复仇。
参考资料:
1. 中国网络电视台《美国竟用一个世纪屠杀印第安人?!》
2. 红色文化网《美国国父华盛顿不为人知的一面:畜奴、淫乱、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