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峰”这一代号,源自余则成的潜伏身份,历史中提到的“余则成”通常指代那位曾经深入军统潜伏的特工。然而,余则成的原型却是多位人物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吴敬中,他可谓是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写照。吴敬中,曾任保密局天津站的站长,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经过一系列叛变后,他不仅加入了南昌行营调查课,后又在军统的临澧特训班担任教官。最终,他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在保密局天津站担任站长。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就继续称他为吴敬中。
尽管“峨眉峰”并非余则成,但在仔细研究历史资料时,我们发现,程一鸣,正是与吴敬中有着紧密联系的另一位潜伏者。程一鸣同样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曾在临澧特训班与吴敬中并肩工作,后来在军统西北区担任区长,与吴敬中交替的工作安排更是让两人关系更加深厚。程一鸣在之后调任了军统局本部,担任了行动处处长。
程一鸣的回忆录,比起沈醉的“评书”系列,更具备真实与准确的价值。在这本回忆录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能感受到一个有趣的疑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蒋与小蒋如何清理特务系统,毛人凤被“吓死”而郑介民被“毒死”的背景下,为何吴敬中没能接任情报局或安全局的局长职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蒋家父子彻底掌控了特务系统,老蒋逃往台湾后,小蒋接班,特务系统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保密局更名为情报局,毛人凤成为局长;与此同时,另一个安全局被抽调成立,郑介民担任首任局长。然而,程一鸣在《军统特务组织的真象》中回忆道,毛人凤和郑介民的死亡并非自然,二人分别因权力斗争和蒋家父子对其威胁的恐惧而早逝。
程一鸣的回忆录提到,毛人凤的突然死亡在1956年,原因是他在与叶翔之的权力争斗中失去蒋家父子的宠信,最终在压力下病死。郑介民则在1959年,疑似被毒死——他在吃了蒋家父子递上的一片西瓜后,便匆匆去世。而当时,程一鸣仍然在情报局潜伏,担任澳门组的少将组长。
程一鸣的潜伏任务直到1964年12月才告一段落,他最终于1986年在广州逝世。值得注意的是,程一鸣的追悼会是由国安部门主办的,这也间接证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潜伏特工,而非起义人员。
在沈醉的回忆录中,吴敬中和程一鸣多次出现,沈醉称他们为“老朋友,老同事”,并表示他们“非常要好”。然而,沈醉回忆录中没有提及吴敬中后来去了香港,也没有提到程一鸣去了澳门。关于程一鸣是否就是“峨眉峰”以及吴敬中在香港的活动,沈醉并未言明,但从时间推算来看,当沈醉特赦后前往香港探亲时,吴敬中不但依然活着,而且可能还在香港活动。
从沈醉的本能保密态度来看,要从他口中得知吴敬中的真相几乎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史料与相关记载来推测吴敬中的身份与遭遇。为什么吴敬中在毛人凤死后没有继任情报局局长,也没有接替郑介民成为安全局局长?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猜测。
在所有蒋系特务中,吴敬中与小蒋的关系最为密切:郑介民、程一鸣、谢力公(曾任军统临澧特训班副主任,后任情报局香港组组长)虽然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友,但与小蒋同班的吴敬中无疑更加亲近。
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见的吴敬中,似乎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然而,实际上,当他在1948年离开天津时,年仅45岁。而在毛人凤被吓死时,他已53岁;在郑介民毒死时,他56岁。凭借他的少将军衔和与小蒋的亲近关系,理论上他接任情报局或安全局局长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史料中并未显示他曾担任任何一个局的局长,反而他神秘“消失”了。沈醉没有在香港见到他,程一鸣的回忆录中对他的提及也少之又少。
这不禁让人猜测:吴敬中为何未能接任局长?他是否存在潜伏的身份?可能的原因之一,正如电视剧《潜伏》未提及的那样,吴敬中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叛徒”或仅仅是一个伪装的“叛徒”?沈醉在《军统内幕》中提到,军统的叛徒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叛徒未必出卖组织,而是暗中为革命工作。吴敬中是否是这样一位“假叛变真潜伏”的人物,是小蒋对他是否能被重用的首要顾虑。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许与吴敬中的“清廉”问题有关。程一鸣和沈醉的回忆中都提到,吴敬中与郑介民合伙“做生意”,尤其是在郑介民担任中苏情报所所长期间,吴敬中曾被调去担任总务科长,负责采购特工装备,甚至为郑介民淘换宝贝。小蒋一向以清廉自居,吴敬中的做法显然让小蒋感到不安。如果吴敬中担任局长,尽管他未必会像谢若林那样将情报作为商品出售,但他一定会对许多事情保持宽容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行为恐怕会引起小蒋的疑虑。
此外,吴敬中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未能升职:他潜伏者的身份暴露。尽管小蒋没有对他痛下杀手,但他可能已经被安排去香港“做生意”,这已是对他的容忍极限。
从吴敬中神秘消失这一点来看,他似乎被小蒋刻意从“官方档案”中抹去,作为曾任军统重要职务的人,他的消失显得异常不寻常。吴敬中是否像程一鸣一样是真正的潜伏者,这一切的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通过程一鸣的回忆和历史的种种细节,我们不难发现蒋家父子手段的狠厉:即使是毛人凤、郑介民这样的老鹰犬,也难逃死于非命的命运。若吴敬中真有“假叛变真潜伏”的身份,他自然不会被重用。而小蒋是否敢把情报局和安全局交给吴敬中管理,恐怕也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吴敬中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限,正如山峰之间的悬崖,模糊且难以捉摸。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他的“成功”或许正是他失败的根源,而他所经历的一切,也成了历史中的一段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