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军第二次进攻曾头市,并非单纯为了替晁盖复仇那一箭,而是因为曾头市再次抢夺了梁山通过正常渠道从北方购买的优秀战马。这一事件对梁山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受到曾头市的欺压,激怒了梁山的高级头领。
最先收到马匹被抢消息的梁山头领是豹子头林冲。一天,一名气急败坏的消息使者冲进寨子,正是金毛犬段景住。林冲见状便立刻问道:“你和杨林、石勇一起去北地买马,怎么就这般仓促回来?”他心中暗道:这次真是上天给我机会了,宋江自从代理寨主后,忙于分配工作,竟没有提起过曾头市的征讨,现在终于有了借口,可以替晁天王报仇了!
林冲本以为,作为最了解曾头市的头领,他理应随军出征,但令他意外的是,宋江和吴用根本没有考虑到他。出征的阵容竟然是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九纹龙史进、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八人分为四队,宋江亲自担任中军主将,吴用和公孙胜分别负责军师职务,李逵和樊瑞负责合后步军。令人更为惊讶的是,连双鞭呼延灼和阮氏三雄也没有被纳入此次征讨之中。
对于水浒的读者来说,可能还记得当初晁盖第一次进攻曾头市时,带领的二十位头领有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人,其中只有铁笛仙马麟和火眼狻猊邓飞随花荣出征。其他头领则各自守寨。此时林冲和阮氏三雄的缺席,绝非偶然。毕竟,林冲与晁盖之间的深厚情谊,阮氏三雄的英勇事迹,使得他们没有被召集,显然是有某种深意。此举若没有特殊的内情,实难令人信服。
宋江亲自出征曾头市,目的明确,他必须确保大获全胜,才能巩固自己作为梁山寨主的地位。显然,他不希望林冲或阮氏三雄这样熟悉曾头市的头领参与,因为如果林冲亲自擒获史文恭,这可如何解释?若史文恭在林冲的质问下矢口否认,场面又该如何处理?
细读水浒原著,我们可以看到,史文恭的武功,可能比玉麒麟卢俊义还要高强。卢俊义曾在梁山马军的铁骑之下吃过亏:“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等领军杀出,卢俊义面对铁骑拼命逃窜,赶紧寻找出路。”但史文恭不单凭技巧取胜,他以无比的力量和千里龙驹,轻松压制了秦明。秦明面对史文恭的猛攻,只能望阵逃走,最终被史文恭一枪击中落马。
然而,林冲与晁盖曾一同攻打曾头市时,并未亲眼见过史文恭的战斗。那时,史文恭仅以弯弓插箭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坐骑照夜玉狮子马十分显眼,但他始终没有亲自出手,甚至让自己的徒弟曾魁与林冲单挑。史文恭在场上不过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教师”,并未参与战斗。他作为曾头市的武术教练,实则没有义务参与曾家五虎的战斗,更多是为名声和学费而教徒弟功夫。
正如史文恭所说,他是为了金钱而传授武艺,不是为了充当曾头市的保镖。当梁山军第二次进攻曾头市时,史文恭依然保持消极态度,他向曾家提出了自己出手的前提条件:“若然与梁山作战,最好坚守五寨,暗中调兵拨将,分两路攻防。”这些言辞表明他并不愿意拼命,而是在寻求自保。就算史文恭最终出手,与秦明对决,他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尽全力。
史文恭的手下留情,不仅是对秦明,也体现在他对待晁盖和梁山的态度上。在江湖中,高手们讲究的是正面较量,绝不使用阴险的毒箭和弓箭。若史文恭真有毒箭之事,他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一箭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隐藏的意图?
如果林冲参与第二次对曾头市的战斗,他必定会提出质疑,指责史文恭暗箭伤人,犯了江湖的禁忌。史文恭并非普通人物,林冲与晁盖的名号在江湖中威震一方,若史文恭承认自己射杀了晁盖,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宋江显然知道这一点,因此迅速采取了行动,一举生擒史文恭,剖腹祭晁盖,却没有给他任何申辩的机会。
至于史文恭是否真为射杀晁盖的凶手,持肯定意见的读者往往以“史文恭受晁盖阴魂缠绕”为理由,但我们换个角度考虑,晁盖的真正目的或许并非只是复仇,而是为了阻止宋江篡位。若晁盖真想报仇,完全可以让史文恭送命,而不是将其送到卢俊义手中。
史文恭虽然在小说中并未参与过过多的激烈战斗,但他确实具备不凡的武技。在与秦明的较量中,史文恭并没有主动进攻,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敌意。在梁山军第二次攻打曾头市时,林冲若真参与其中,势必会揭开真相,和史文恭当面对质,这一幕,宋江与吴用都无法控制的局面,显然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若宋江和吴用真让林冲和阮氏三雄参与,这场对曾头市的战斗,是否会在两军阵前爆发一场难以收拾的对峙?这或许是我们难以回答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