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干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陈明仁怒视着面前的蒋中正,声音如雷轰响。他猛地一把撕下肩膀上的中将肩章,用力扔在蒋中正的面前。肩章落地的声音在静默的房间里回荡,仿佛每个字都在宣告着陈明仁的决绝。
蒋中正愣住了,眼睛瞪大,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个突如其来的爆发。他看着陈明仁转身的背影,愣了几秒,心头掠过一丝莫名的困惑和愤怒,却又难以言表。陈明仁头也不回,径直离开,没有给他留下丝毫的面子。
陈明仁,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在众多将领中,以其强烈的个性和直接的做事风格著称。与其他黄埔学员相比,他的脾气更为直率,性格更为倔强,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他深受许多人喜爱,但也同样得罪了不少权力圈内的人物。尽管他出自黄埔一期,在国民党内的仕途一直不甚顺利,许多学弟甚至在职务上超过了他。但在军事才能上,陈明仁却是名副其实的高手。
陈明仁的入伍背景也颇为特别,他并非通过黄埔军校的考试进入,而是因为黄埔军校招收了合并的其他学校的学生。他原本报考的是程潜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这所学校是湖南的精英军校之一,且培养了不少知名将领,如陈赓、宋希濂等。可惜的是,程潜学校的招生与黄埔军校的开设恰好重合,许多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甚至有人偷偷翻墙前往黄埔军校参加招生考试,结果学校不得不严令禁止。尽管如此,一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依旧选择了辞去学籍,前往黄埔报考,其中就包括了陈赓和宋希濂。
黄埔开学后,程潜决定将讲武学校的学生并入黄埔军校,陈明仁由此成为黄埔的一员,开始了与蒋中正的师生关系。
陈明仁的军事才能在早期就得到了极大的展示。尤其是在东征陈炯明时,他身患重病依然带兵作战,在冲锋时带领部队成功占领制高点,这一壮举让蒋中正和周恩来都刮目相看。从此,蒋中正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位年轻将领也逐渐成了他心中的一颗“钉子”,既让人欣赏又让人头疼。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明仁和他的队伍一路奋战,先后参加了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1941年,他被调至昆明,正值抗战最为艰难之时。为了保障与外界的联系,蒋中正下令修建滇缅公路,这条战略要道牵动着中国生死存亡的命运。数十万云南百姓为这条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确保了国际援助物资能够通过缅甸送达中国。
然而,这条公路的修建,也引发了日军的强烈反应,他们决心通过占领缅甸来切断这条生命线,同时国内日军也向西南发起了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威胁,陈明仁被派往昆明驻防。
然而,这次与蒋中正的冲突,起源于一次看似平常的军装问题。陈明仁在昆明驻防时,发现士兵们穿着的军装破旧不堪,完全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陈明仁曾向后勤部门申请了新的军装,但这些军装穿了几个月就变得磨损严重,他曾试图与后勤沟通,却遭遇冷漠对待。当蒋中正夫妇来昆明视察时,这些穿着破烂军装的士兵,直接将问题摆到了蒋中正面前。
蒋中正见状,脸色大变,心中的愤怒无以复加。他怒斥陈明仁未能管理好部队,士兵穿成这样简直丢人现眼。陈明仁面对蒋中正的责骂,感到有些委屈,却没有退缩。他直接反问:“怎么能怪我呢?军装是你发的,怎么会是我的错?”蒋中正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更是愤怒地喊道:“不怪你怪谁?部队穿成这个样子,我不批评你,难道还能容忍你吗?”
蒋中正话音未落,陈明仁的反击也随之而来。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军装质量问题与后勤部门和蒋中正有直接关系,并提到了去年后勤发下的四成新军装。这一番话更是让蒋中正的脸面尽失,他心中怒火中烧,立即表示要撤掉陈明仁的职务。
然而,陈明仁的反应却让蒋中正彻底失去了理智。他毫不犹豫地撕下肩章,狠狠地扔在蒋中正脚下,怒声道:“不用你撤职,我现在就不干了!”
陈明仁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蒋中正的心头。陈明仁转身离开,留下蒋中正愤怒得几乎无法呼吸。事后,蒋中正为了“平息事态”,将陈明仁升为71军副军长。看似是升职,实则是削权,让陈明仁丧失了实际的军权。
尽管如此,陈明仁并没有为此感到气馁,他与宋希濂的关系一直很好,且在71军中也过得还算不错。特别是在三战龙陵中,他下令部队坚决不许撤退,最终成功拿下了这个重要的边境重镇。
尽管蒋中正对陈明仁的作战能力深感佩服,却也无法忍受他那直率、强硬的性格。最终,在1949年,陈明仁选择了起义,这一决定彻底撕裂了他与蒋中正之间的关系,蒋中正的喜恶也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