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意思》
第22篇
《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在接下来的百年里,嬴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后来的秦昭襄王(或称秦昭王)。秦昭王在位56年,这一时期不仅经历了国家的内政改革,也有众多杰出的将领和文臣帮助他制定强有力的战略,最终削弱了六国的势力,完成了将近八百年的周朝政权的终结。秦昭王的统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尤其是在他治下的秦国积累的政治力量和军事优势,这一切为后来的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昭王的个人历史,几乎等同于战国历史的缩影。
1. 前传
秦武王是秦惠王的儿子,天生拥有巨大的力量,喜欢玩举重。那时,力士如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在秦国拥有了显赫的地位。公元前307年8月,酷暑难耐,大家纷纷躲避在阴凉处,而秦武王却毫不畏惧高温,赤裸上身与大力士孟说一同举鼎。这一举动看似是寻求突破个人纪录,实则充满挑战性,谁料在比赛中力尽而死。这一事件不仅让孟说被连累,甚至导致了秦武王的早逝。表面看似是一个因不务正业而自取其咎的故事,实际上,它深刻体现了秦武王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和对天下权力的野心。
秦武王的死亡后,继承人问题成了当务之急。秦武王的弟弟嬴稷在燕国为人质,正是他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了历史上的秦昭王。
2. 芈月
秦昭王的母亲是楚国的王女芈八子(即历史上著名的芈月),她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太后”的女性。秦昭王的继位不仅仅是依靠王族内的血统关系,还离不开当时实力派的支持。魏冉,这位秦昭王的母亲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在秦国权力的游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魏冉以其卓越的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昭王继位初期的辅佐大臣。
虽然秦昭王的母亲芈八子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身边,最大的嬴稷却远在燕国做质子,但正是魏冉的智谋和政治眼光,让嬴稷顺利登上了王位。魏冉不仅辅佐秦昭王稳固政权,还平定了大臣的叛乱,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作为秦昭王继位后的重要人物,魏冉不仅在国内担任重职,还展现了极强的治国能力,稳定了秦国的内政。
3. 右丞相
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弟弟,是一个足智多谋、博学多才的人,他被秦人称为“智囊”。在秦惠王在世时,樗里子曾征伐魏国、赵国、楚国,立下赫赫战功。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樗里子和甘茂被任命为丞相,协助治理国家。在秦昭王继位时,樗里子凭借着自身的资历和政治智慧,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继续担任丞相职务,直至去世。
樗里子不仅在政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还留下了极具预见性的遗言:“一百年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他深刻预见到秦国的未来,并且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布局。作为秦国的丞相,樗里子不仅具有非凡的智慧,还在军事和政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左丞相
甘茂,秦国的另一位丞相,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但他并非出身皇室。他的成功更多依赖于自己的才能和深厚的政治经验。甘茂与秦武王的关系密切,曾协助秦武王征伐蜀地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秦昭王继位后,甘茂因其外籍背景和立场问题,面临了来自宫廷内外的挑战。
甘茂与樗里子、公孙奭的矛盾加剧,尤其在军事决策上产生了分歧。面对这种局面,甘茂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在面对来自大臣们的不信任时,他巧妙地利用了“息壤”的典故,成功获得了秦昭王的信任。最终,甘茂不负重托,带领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重要城市,为秦国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
5. 亲政
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年满22岁,举行了冠礼,正式开始亲政。昭王的第一项大事就是与楚国怀王在黄棘会盟,并送还了楚国曾被秦国夺走的上庸之地。昭王继位初期,由于宣太后是楚国人,因此对楚国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友好策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外交形势发生了变化。齐、魏、韩三国联合攻打楚国,楚王派遣太子芈横作为人质到秦国。秦国出兵支援楚国,迫使三国撤军,展示了秦国在外交上的强大影响力。
6. 戏剧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的突然到访,给秦国带来了一场政治风波。赵武灵王单枪匹马闯入秦国,意图进行更深的外交接触。这一事件不仅令秦王十分震惊,也成为战国历史上非常戏剧性的一幕。
赵武灵王的独立行动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暴露出他独断专行的政治风格。虽然赵武灵王的勇气不可小觑,但最终,他的冒险行为导致了个人和国家的悲剧结局。赵武灵王最终饿死沙丘,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人物。
7. 崛起
公元前298年,楚国换了新君,秦王因而心生怒气,联合其他国家对楚国发动攻击。经过长时间的战争,秦国逐渐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随着白起的崛起,秦国的战争机车再次发动。在公元前293年,白起被提拔为国尉,带领秦国征伐六国,直至战胜了楚国。白起的军事才能和战绩,使他成为了秦国最具威望的将领之一。
8. 征伐
接下来的二十年,秦国的历史主题是征战与扩张。秦昭王领导的战车一度横扫六国,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霸主地位。
9. 范雎
范雎的出现,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他的政治远见,使秦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能够集中精力打击韩魏两国,最终实现了战略上的成功。通过范雎的建议,秦国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战国时期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秦国和赵国的全面对决,最终决定了战国时期的格局。此次战争的胜利不仅使秦国进一步巩固了霸权,也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从长平之战开始,秦国的军事力量彻底改变了整个战国时期的战争格局,秦昭王的伟大功勋也在这一历史节点得到了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