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诸葛亮携鲁肃渡过长江,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谋士,将如何揭开赤壁之战的序幕呢?
肩负使命的诸葛亮与鲁肃一路来到柴桑。此地,诸葛亮当众向东吴群臣陈述形势的严重性。面对东吴官员普遍倾向独善其身或投降的态度,诸葛亮沉着应对。孙权便询问刘备与曹操当前的态势,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做出了精彩回应。
诸葛亮对孙权言道:“曹操如今已统一北方,正南下逼近。吾主刘豫州与曹操鏖战后,势单力薄,只得败退樊口。曹操兵强马壮,孙将军须审时度势。若欲一战,则早做准备;若不想开战,便快遣散部队,俯首称臣。否则,眼下既不敢战,投降又难以接受,灾难近在眼前。”
这番话表面上给孙权两条路,实则巧妙堵死投降的退路。诸葛亮先是拔高曹操战力,贬低孙权现状,一针见血地洞察孙权心态。毕竟刘备虽败犹战,尚有几分面子,东吴岂能无声无息就投降?
孙权反问:“既如此,刘豫州为何不投降?”这话带有明显的自我安慰意味,也显露出他情绪的起伏。
诸葛亮反驳:“齐国田横只身抗争至死,刘豫州乃皇族贵胄,才智过人,败则顺天命,岂肯屈于奸臣之下?”此言无异于当头棒喝,暗讽孙权若连田横都不如,岂非羞辱?
孙权愤声道:“我怎能把江东十万兵马交付曹操?决不能!但刘备刚刚落败,能战吗?”话语中愤怒之情尽显,孔明微笑,孙权终于心生抗敌决心,随即话锋转向刘备地位,试探是否归属东吴。
这时,诸葛亮的忽悠才华开始绽放:“虽败,刘备实力犹存,关羽已聚集散兵逃卒,刘琦麾下兵马数万人。曹操军队疲惫不堪,非昔日锐气,且多为北方兵卒,易受水土不服。只要孙刘联手,必能扭转乾坤。”
这一番陈述,顿时将刘备“岌岌可危”的势力抬升至与曹操抗衡的高度。曹操屡次进攻刘备未果、刘备曾成功逃脱曹操追击,以及曹操评价“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无一不增强孙权的信心,战意直线上升。
尽管东吴士族官员依旧主张投降,理由是曹操南下主要为讨伐刘备,东吴未必成战场。诸葛亮再三忽悠,难以拿出确凿证据,士大夫们不断劝降孙权,气氛凝重。正当此时,曹操整顿荆州后,向孙权寄去书信:“今率水军八十万,邀君共猎于吴。”此信彻底确认了曹操南下进攻东吴的事实。张昭等人立即劝孙权投降。会议上,鲁肃沉默不语,孙权借故离席,鲁肃随之。
二人退至偏殿,孙权急切问:“你到底想说什么?”鲁肃道:“天下皆可投降,唯你孙权不能。你想想,江东内耗严重,你和兄长杀戮无数。江东昔日英才众多,今只剩四大家族,人们宁愿投奔刘璋,不愿来你这里。曹操手下江东人众多,你能安然无恙从许都回江东吗?”
孙策被称“江东小霸王”,因其铁腕统治,敢怒必施刑。孙策死后江东再度分裂,最终由孙权统一。鲁肃一席话刺中孙权软肋,令其深思。
随后,周瑜被召回,得知曹操南下,主动请命率五万大军迎击。孙权闻言怒拍桌子,发誓誓死一战。此时,东吴虽有投降派,但在孙权与周瑜的带领下,全军心齐,无一造反。
孙权与周瑜商议:“五万兵全力以赴,三万协助刘备,二万镇压江东士族。”周瑜领命出发。途中路经樊口,刘备派人邀请周瑜小坐,周瑜以军务繁忙推辞,刘备不甘,亲自携礼前往,显示其求胜心切。
大军抵达赤壁时,周瑜与曹操军队首次接触,战火一触即发。周瑜沉着指挥,曹操军大败,被迫退往江北休整。历史小说中蒋干、庞统等人物的故事为情节添彩,实则曹操一路顺风,黄盖诈降成就赤壁奇功。
入夜,江面东南风起,黄盖率艨艟战船点燃火攻直扑曹营。风助火势,大火蔓延,曹军阵脚大乱,周瑜兵马乘势追击,曹操惊险逃生。
连夜冬雨为大火止息,曹军退入乌林小路,途中路况崎岖。曹操命令老弱官兵割草铺路,趁其弯腰时斩杀,战马践踏尸体,铺就逃生路。赤壁之战虽烧毁大量曹军,但更多死亡因饥饿与疫病,瘟疫大幅削弱曹军战力。
瘟疫之因众说纷纭,有说血吸虫病,有说伤寒。刘备阵营有名医张仲景治疗,增强战力。曹操败退江陵,忧心后方政权不稳,急返北方,留曹仁、徐晃镇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驻当阳。孙刘联军最终赢得赤壁大战。
古代兵士缺乏坚定信仰,多为生计所迫,或强征壮丁。大规模歼灭战罕见,交战后常有大量士兵逃散。将领往往派人召回逃兵,或招降他方,逃兵有时成为地方强盗,因其装备与武力。
赤壁战后,大量逃兵投奔刘备,壮大其实力。刘备乘势南下,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此四地曹操势力未及,士族软弱,刘备得以“摘桃子”。曹仁驻守南郡,周瑜负责攻打此地的硬骨头。
周瑜命甘宁偷袭夷陵,甘宁成功,曹仁派兵救援,却遭周瑜反击,损失惨重。曹仁与周瑜僵持,曹操多次送给养支援,刘备与关羽在江陵后方截击救援,关羽兵力不足,战绩不佳。
曹仁与周瑜决战,周瑜负箭伤退营。曹仁谨慎等待一年,见周瑜负伤出城追击,反被周瑜击败,退回襄阳。南郡终被周瑜攻下,周瑜任南郡太守,刘备屯兵公安。建安十五年,周瑜回江陵途中病逝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周瑜逝世后,刘备以土地贫瘠为由,向孙权借荆州。鲁肃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刘备得南郡,控制荆州大部分区域,自此确立根据地,三分天下局面正式形成。
为何江陵南郡成为曹操、孙权、刘备争夺焦点?这与宛城的战略地位相似。北方货物至宛城后需换船或车,再南运,江陵同样是长江中游转运枢纽,控制江陵即掌握通往蜀地的便捷通道。
周瑜欲攻四川,江陵是关键基地。刘备也欲进川,实力不足,只能“借”江陵。孙权无可靠人选统治川地,鲁肃建议借江陵给刘备,并将刘备纳入抗曹大业,促成孙刘联盟。
《诸葛亮传》记载,刘备访隆中请教诸葛亮,诸葛亮道:“操拥百万大军,挟天子令诸侯,难以争锋。孙权据江东,可为援助,但不可轻图。”他描绘荆州、益州的重要性和与孙权结盟的必要性,为刘备的霸业奠基。
赤壁一战后,曹操再难南下。战争胜负关键在于经济实力。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破败,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具备抗衡实力。此因令孙权敢于抗曹,曹操未能统一南方,将难题留给后世。而这一切,最终交到了平日里低调示弱的孙权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