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有多厉害?仅活了35岁却创造了34个成语,贯穿了韩信的一生
创始人
2025-09-17 02:31:58
0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这个人就是韩信。从胯下受辱到兵仙神帅,从国士无双到功高震主,韩信的每一步都踩出了一个成语。这34个成语连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传奇人生。可谁能想到,这个创造无数辉煌的男人,最后竟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

落魄青年的隐忍与雄心

淮阴城的大街上,一群人围成了圈。圈子中央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本地有名的屠夫,另一个是个落魄的年轻人。

"韩信,你天天背着剑到处晃悠,看起来威风得很。"屠夫指着韩信,声音很大,"可你就是个胆小鬼!有本事你就拔剑砍我,没本事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围观的人都在起哄,等着看好戏。韩信看了看屠夫,又看了看周围的人群。片刻之后,韩信弯下腰,真的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街上的人哄堂大笑,纷纷说韩信是个窝囊废。从那以后,"胯下之辱"这个词就传开了。

可谁知道,这个在众人面前受辱的年轻人,心里想的是什么?

韩信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死的时候,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可韩信选坟地的时候,专门挑了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别人笑话韩信疯了,一个穷小子还想着风水。韩信心里明白,将来这块地的周围,要能容下一万户人家。

这不是狂妄,这是野心。

韩信经常饿肚子。有段时间,一直在南昌亭长家里蹭饭。开始亭长还能忍受,时间长了就烦了。亭长的老婆更直接,故意在韩信来之前就把饭吃完。韩信明白人家的意思,从此不再登门。

没了蹭饭的地方,韩信只能到河边钓鱼。运气好能钓到一条,运气不好就得饿肚子。有一天,韩信又在河边钓鱼,一群洗衣服的大娘在旁边干活。其中一个大娘看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

这样过了几十天,一直到大娘洗完衣服离开。临走时,韩信对大娘说:"大娘,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大娘听了很生气:"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稀罕你报答!"

韩信没有说话,心里却记下了这份恩情。多年后,韩信封王,专门找到这个大娘,赏了她一千两黄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来历。

那时候的韩信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转机。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项梁在江东起兵,韩信带着一把剑投奔过去。

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可项羽根本看不上韩信,只让做个小小的郎中。韩信多次献计,项羽都不采纳。在项羽眼里,韩信就是个无名小卒。

直到汉王刘邦入蜀的时候,韩信才看到了希望。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中的夜晚很安静,萧何骑着马在官道上狂奔。身后跟着几个随从,马蹄声在山谷里回响。

萧何在追一个人,一个刚刚逃走的小官。这个人叫韩信。

韩信跟着刘邦到了汉中,只当了个连敖,就是管仓库的小官。韩信觉得自己被埋没了,趁着夜色偷偷逃走。

萧何发现韩信跑了,连夜追赶。有人跑去报告刘邦,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大怒,失去萧何比失去右臂还难受。

第二天,萧何回来了,还带着韩信。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喜:"你怎么也跑了?"

萧何说:"我没跑,我去追人了。"

"追谁?"

"韩信。"

刘邦不明白:"一个小小的韩信,值得你连夜去追?"

萧何认真地说:"大王,将士逃亡的有成百上千,您追过哪个?韩信是国士无双,如果您只想在汉中当王,用不着韩信。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

刘邦听了半信半疑:"真有这么厉害?"

萧何点头:"大王可以试试。"

刘邦决定重用韩信,可给什么官职呢?萧何建议:"拜为大将!"

这个建议把刘邦吓了一跳。韩信在军中没什么名气,突然当大将,其他将领肯定不服。可萧何坚持说韩信值得这个位置。

刘邦想了想,决定搞个拜将仪式。在汉中修建高台,择日拜韩信为大将。消息传出,全军震动。大家都以为刘邦要拜夏侯婴或者曹参为大将,没想到是个默默无闻的韩信。

拜将那天,韩信登上高台,接受刘邦的册封。从这一刻起,韩信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后,两人有过一次长谈。韩信详细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著名的"汉中对"。韩信说,项羽看起来很强,实际上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妇人之仁"。关键时刻下不了狠手,这种性格迟早要吃亏。

刘邦听得连连点头,对韩信更加信任。刘邦经常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韩信吃。这种待遇,就叫"解衣推食"。

韩信管理军队的粮草时,遇到了一个问题。粮食堆在仓库里容易发霉,旧粮吃不完,新粮又运来了,怎么办?

韩信想了个办法,在粮仓开两个门,一前一后。新粮从前门进,旧粮从后门出。这样就能保证先进的粮食先消耗,不会发霉变质。这个做法后来被叫做"推陈出新"。

汉元年,韩信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考验。刘邦要韩信出兵平定三秦,夺取关中。

这一仗,韩信用了个奇招。表面上派人修复褒斜道的栈桥,做出要从这条路进攻的样子。实际上,韩信率领主力从另一条险道陈仓偷袭,一举攻下关中。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来历。

三秦平定后,韩信名声大震。刘邦给了韩信更多的兵马,让打北方的魏国、赵国、燕国、齐国。

韩信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一路横扫,战无不胜。

兵仙神帅的巅峰时刻

井陉关外,两军对垒。

赵军有二十万人,汉军只有三万。赵军占据险要地形,汉军要想通过井陉关,必须仰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国谋士李左车给赵王出主意:"韩信这次是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我们守住井陉关,不与汉军正面交战。同时派一支偏师,抄到汉军后面断其粮道。不出十天,韩信的人头就会送到大王面前。"

这个计策确实毒辣,可惜赵王没有采纳。赵王觉得自己兵多将广,何必要用这种拖延的战术?直接打败韩信更痛快。

韩信这边,也在琢磨怎么打这一仗。手下的将领都很担心,兵力悬殊太大,硬拼肯定不行。

韩信看了看地形,心里有了计划。当天晚上,韩信派两千轻骑兵绕到赵军背后埋伏,等汉军与赵军交战时,趁机冲进赵军大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

第二天清晨,韩信下令全军吃饭,准备决战。将领们问韩信:"胜利后在哪里庆祝?"

韩信指着身后的河水说:"今天打败赵军后,我们就在河边聚餐!"

将领们面面相觑,觉得韩信是在开玩笑。背后就是河水,打败了往哪里跑?

韩信不管别人怎么想,下令全军渡河,背水列阵。这个阵型看起来很奇怪,汉军把自己逼到了绝境,后面就是河水,没有退路。

赵军看到汉军的阵型,都在嘲笑韩信不懂兵法。连韩信手下的将领都觉得这个阵型有问题,可军令如山,只能服从。

战斗开始了。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只能拼死向前冲。赵军虽然人多,可没有汉军那种拼命的劲头。

正当两军胶着的时候,埋伏在赵军背后的两千汉军骑兵行动了。他们冲进赵军大营,拔掉所有的赵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回头一看,自己的大营插满了汉军旗帜,以为退路被断了,军心立刻大乱。韩信趁机指挥全军猛攻,赵军大败,赵王被俘。

这一仗打完,"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个成语同时诞生了。

战后,韩信手下的将领请教韩信:"兵法上说,列阵要'右背山陵,前左水泽',可大将军为什么要背水列阵?"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还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的士兵都不是久经训练的精兵,不把他们逼到绝境,怎么肯拼命?如果给他们留退路,一有风吹草动就跑了,还怎么打胜仗?"

将领们听了,都佩服韩信的智谋。

井陉一战,韩信彻底出名了。魏王豹、代王、燕王听说韩信打败了赵国,都不敢再抵抗,纷纷投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楚王韩信衣锦还乡,回到了淮阴。

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当年给自己饭吃的那个大娘。韩信赏给大娘一千两黄金,兑现了当年的诺言。

第二件事,找到当年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那个屠夫。所有人都以为韩信要报仇,没想到韩信不但没有杀屠夫,还给了他一个官做。

韩信对别人说:"这个人是条汉子。当年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杀不了他吗?杀了他没有意义,只会惹来杀身之祸。我忍受一时的屈辱,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韩信的胸怀让所有人佩服,可刘邦听到这些话,心里却不是滋味。韩信能忍受屠夫的侮辱,说明这个人能屈能伸,有大志向。这样的人,会不会也在忍受自己这个皇帝?

刘邦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韩信确实对现状不满。虽然被封为楚王,可韩信明白,自己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王。真正的权力还在刘邦手里。

更让韩信不爽的是,刘邦对功臣们开始下手了。燕王臧荼被杀,韩王信被逼得投靠匈奴。刘邦的态度很明确:异姓王都得死。

韩信知道早晚轮到自己,可又不想造反。毕竟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萧何更是自己的恩人。韩信说自己和刘邦是"金石之交",不会背叛。

可刘邦不这么想。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立刻起疑。刘邦想了个办法,假装出巡楚国,实际上是要抓韩信。

韩信听说刘邦要来,心里很矛盾。去迎接吧,怕被抓;不去迎接吧,更像是要造反。

韩信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见刘邦。没想到刚一见面,刘邦就下令把韩信抓起来。

韩信被押解到洛阳,刘邦宣布韩信谋反的罪名不成立,贬为淮阴侯,留在长安居住。从楚王到淮阴侯,韩信的地位一落千丈。

在长安的日子,韩信过得很不开心。从前的部下见到韩信都很客气,可韩信知道,自己已经是个没有实权的闲人了。韩信经常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这种状态叫"居常鞅鞅"。

有一次,刘邦带着韩信参加宴会。刘邦故意问韩信:"像樊哙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

韩信看了樊哙一眼,说:"樊哙最多带一万人。"

刘邦又问:"那你呢?"

韩信还是那句话:"多多益善。"

刘邦笑着说:"既然你带兵多多益善,为什么被我这个只能带十万兵的人抓住了?"

韩信无话可说。这种场合让韩信很难堪,可又不能发作。

公元前196年,代王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出征平叛,把韩信留在长安。

就在这时,有人告发韩信要在长安造反,策应陈豨。吕后听到消息,立刻找萧何商量对策。

萧何想了个办法,派人告诉韩信,说陈豨已经被打败了,皇后要在长乐宫庆祝,请韩信进宫。

韩信收到消息,没有怀疑。萧何是自己的恩人,怎么会害自己?

韩信按时来到长乐宫,刚一进门就被埋伏的士兵抓住。吕后宣布韩信谋反的罪名,下令立刻处死。

韩信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相关内容

黄山两日游攻略及费用明细,...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2025-09-16 09:05:17
江西婺源玩4天最佳行程推荐...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江西...
2025-09-16 09:05:02
世锦赛女子链球摘铜,张家乐...
9月15日,世锦赛女子链球决赛中,赵杰、张家乐分别以77米60、7...
2025-09-16 09:04:50
重庆旅游4天旅游路线,国庆...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前往山城重庆,开启一场为期四天的...
2025-09-16 09:04:18
原创 ...
1948年10月初,东野主力围困锦州,迫使这座城市陷入孤立。与此同...
2025-09-16 09:04:04
原创 ...
大家都知道,陈毅陈老总以性格直率著称,时常说出让人意外的惊人之语。...
2025-09-16 09:03:46
原创 ...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很...
2025-09-16 09:03:35
原创 ...
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
2025-09-16 09:03:33
原创 ...
在《隋唐演义》的高潮部分,李元霸凭借其横扫战场的惊人武力成为了众人...
2025-09-16 09:03:31

热门资讯

原创 特... 如今距离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不过数十年,仍有许多寿命颇长的老兵健在。年轻时,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浴血奋...
原创 中... 导论: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考量 南海,这片横跨东西方文明的战略要冲,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博弈的核心。它不仅...
原创 秦...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和原意相近,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大家好,我是小步。 ...
原创 杨... 2006年,一位中年男子专程从加拿大返回中国,站在河南郾城的一座普通农家小院前,目光深沉地注视着院内...
原创 妻... 1975年6月9日凌晨,漆黑的夜空下,一列绿皮火车在昏暗的灯光中疾驰着,穿越广袤的黑暗。这趟列车,始...
原创 清... 在清朝初期的历史长河中,谭泰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官至清朝首任吏部尚书,却最终落得被...
原创 慈... 在1908年,光绪帝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于光绪帝没有子嗣,清朝皇位的继承问题再一次迫在眉睫。光绪帝...
原创 “... 写作确实不易,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辛勤努力,只为能养家糊口。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支持作者的创...
原创 秦...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也尽量控制在原文范围内:...
原创 假... 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就会演戏,是一个“伪君子”。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下,如果当年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