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及其第一个都城的发源地,都源自于古称“秦地”的区域,即现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部一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人的祖先大骆被周朝封于西犬丘,这个地方大致对应于今日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一带,是秦人的最初发源地。大骆被封在西犬丘时,秦国尚未建立,其子秦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周孝王封于秦地,成为秦国的第一个封国君主。
这些历史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考古发现为其提供了有力证据。在甘肃省清水县北侧的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考古学家发现了李崖遗址,这一遗址被认为是秦非子的封地所在,与文献中描述的秦先祖非子所封的“秦邑”位置基本吻合,佐证了历史的真实性。与此同时,秦人的起源地西犬丘也得到考古验证:在甘肃省礼县城东的大堡子山遗址,出土了诸侯级别的墓葬群,这与历史中大骆及其子作为周朝西垂大夫的记载相符,进一步确认了礼县是秦族的发源地。
秦国的都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迁徙后才最终定都于陕西咸阳。最初的都城秦邑即位于甘肃省清水县东北部的秦地。经过数代的发展,到了秦襄公时期,秦国都城迁至汧邑,今陕西陇县。随后,秦献公继续扩张国力,将都城迁往平阳,即现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到了秦德公时代,秦国的势力已延伸至关中渭水流域,德公把都城迁至雍城,位于今天的陕西凤翔县。历经十九代君主,直到秦孝公时期,都城才最终迁至战略地位更优越的咸阳。总体来看,秦国在甘肃地区存在了一百三十余年,随后才向东发展进入陕西地区。自周成王时期,将商末移民迁至西部朱圉山以抵御戎人侵扰开始,秦人在甘肃地区已生息繁衍。朱圉山现今为甘肃甘谷县境内。
无论是秦人最初的族源,还是秦国的发源地,都难以摆脱西犬丘和秦地这两个核心区域。这两个地点不仅有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还有丰富的考古实物作为支撑,基本被学界认可为秦国的起点。
实际上,秦国最初的封地分为两个:大骆被封的西犬丘和其子秦非子的秦地,显然秦地才是秦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地。秦襄公时期,秦国正式获得西周认可的诸侯国地位,自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辉煌阶段。
秦国历代都城迁移路线清晰可见:从甘肃省清水县的秦邑开始,迁至陕西省陇县的汧邑,再到陕西宝鸡的汧渭之会,接着是陈仓的平阳,随后是凤翔的雍城,最终定都于陕西咸阳东北部的咸阳。由此可见,秦国由甘肃起步,逐步东进至陕西,完成了重要的战略布局。
综上所述,结合史书记载和考古成果,秦国的发源地应确定在甘肃,而非陕西。秦国的崛起最早可追溯至周孝王时期(公元前960—前896年),当时大骆被周王命令驻守西犬丘(即今甘肃陇南礼县盐官川),主要职责是为周室养马。大骆的次子秦非子因养马立功,被周王封为秦邑君主,所在地在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秦非子以封地为氏,号“秦赢”,后人称之为秦非子。
这表明秦国最初的发迹地理位置确实在甘肃。之后,秦庄公因击败西戎有功,受封为西垂大夫,正式掌控了西犬丘,然而之前守卫西犬丘的大骆家族在西戎叛乱中被灭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戎再次入侵,甚至攻入镐京,秦襄公率军救援有功,受到周平王器重。平王东迁后,岐山以西土地被封给秦国,尽管名义上如此,但实际仍需与西戎争夺。经过近百年征战,秦国最终夺得了关中平原大部分土地,实现了真正崛起,都城也迁至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县)。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秦国最终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大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因此,秦国的起源应定于甘肃,随后逐步向东扩展,以陕西为基础灭六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