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建文四年)6月,朱棣带领燕军直逼南京,形势已极为危急。在这时,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见建文帝的江山难以为继,最终决定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助其轻松攻入南京,几乎没有任何抵抗。此时,建文帝已经失踪,无人知晓其去向。朱棣首先拜谒了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接着在奉天殿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成为新帝,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
从此,朱棣彻底取代了侄子朱允炆,成为大明第三任皇帝。次年,他便开始安排两位即将到婚龄的公主出嫁。
1403年(永乐元年)2月,朱棣将其皇后所生的第四女咸宁公主嫁给了西宁侯宋晟的第六子宋瑛。而早在洪武三十五年,咸宁公主的姐姐——安成公主,便已嫁给了宋晟的第四子宋琥。可以看出,朱棣把两位公主嫁给宋晟的子孙,这一举动显示了宋晟在朝中的特殊地位,西宁侯家族在永乐朝可谓权势显赫。
三个月后,到了5月,朱棣再次为公主操办婚事。这次是最小的公主——常宁公主的婚礼。作为朱棣的宠爱女儿,常宁公主无疑是各大勋贵家族争相求娶的对象。朝中重臣以及战功赫赫的功臣们,几乎都希望能娶得这个新皇帝的女儿。然而,朱棣却没有让常宁公主留在京城,而是将她嫁到了远离京城的云南,并且嫁给了西平侯沐英的庶幼子沐昕。
这个决定让人不禁感到疑惑。朱棣怎会舍得让心爱的幼女远嫁?但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沐昕的父亲——西平侯沐英,是大明初期最为显赫的将领之一,他不仅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还被封为西平侯,负责镇守云南。而且沐英与朱元璋的关系非同一般,甚至是朱元璋亲自养育成人的养子。为了稳定帝国的根基,朱棣选择将常宁公主嫁给沐昕,目的非常明确:联姻可以拉拢这个已在云南掌握绝对控制权的家族。
沐英这一家族可谓是“明朝最强异姓家族”。从洪武十四年开始,沐英便以西平侯身份驻守云南,而这个家族对大明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纵观整个明朝,沐英家族始终未曾动摇其地位,堪称帝国的基石之一。要了解沐英家族的重要性,我们不妨从沐英的个人经历讲起。
沐英出生于1345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在逃难途中也去世,沐英年仅7岁便开始孤苦流浪。命运却在这一年发生了转折,朱元璋看中了这个机灵的孩子,将其收养,并带回了自己身边抚养。朱元璋的养子众多,但沐英作为第一个被收养的,并且受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特别宠爱,深得他们信任。
沐英与朱元璋亲生子朱标年纪相差十岁,但二人从小感情甚笃,几乎可以称作亲兄弟。沐英不仅学习了读书写字,还受到了军事训练,15岁便随朱元璋参与战斗,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经过不断的征战,沐英逐渐显露头角,朱元璋对他的重用也愈加明显。
沐英在大都督府担任职务期间,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不仅能迅速解决朝中事务,还能在战场上屡屡立下战功。他的忠诚和智勇得到了马皇后的赞扬,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沐英后来被任命为西平侯,并且被派往云南,负责镇守西南边疆。由此,沐英家族在云南的影响力愈加深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沐英不仅平定了云南的叛乱,还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做出了诸多贡献。他提倡屯田制度,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还修建水利,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他的治理不仅稳固了云南,也为后来的沐氏家族在云南的持续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沐英的继承人——其次子沐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在云南镇守,继承西平侯爵位。然而,由于沐晟并没有亲自出征战场,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像父亲那样得到广泛认可。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稳重的性格,依然在云南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沐晟家族的地位越来越显赫,朱棣为了稳住沐家对朝廷的忠诚,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幼女常宁公主嫁给沐晟的弟弟——沐昕。这个联姻,既是为了确保沐家对新皇帝的支持,也为了稳定云南的局势。
在永乐年间,沐晟和沐家族在云南的地位愈发稳固,而朱棣也通过多次军事行动,确保了对云南的控制。沐氏家族,凭借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治理能力,成为了明朝最为重要的家族之一。
从沐英的崛起,到沐家在云南的治理,沐英家族为明朝的稳定贡献了巨大力量,也成为了“明朝最强异姓家族”的代名词。而常宁公主的婚姻,正是这一切权力背后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