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温铁军:中国被美国扒了两层皮,还有人妄想做中国的助手?
创始人
2025-09-16 20:31:06
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然而,若这一经济基础建立在“强盗”的行为之上,那么它所支撑的上层建筑必然会遭受质疑与非议。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从这个庞大的国家吸取了大量资源和人才。失去了苏联这个强劲的对手后,美国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之一,中国自然成为了美国“吸血”的主要目标。

在我国尚未建立起稳固的金融和经济体系之前,曾深受美国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危机。

在合作的过程中,美国无视中国寻求共同发展的愿望,反而一味地剥削中国,试图让过去的屈辱历史重演。

那么,中国究竟是如何挺过这段艰难时光的呢?

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相对稳定,东西两极对峙使得众多国家纷纷选边站队,借助两大阵营的力量为自身谋取利益。

然而,1991年苏联的解体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促使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一局面随之引发了一连串复杂的经济问题。

苏联解体后,不仅令人惋惜这段历史的终结,对于资本家们来说,却意味着无数财富等待着被掠夺。

大批苏联时期的企业相继倒闭,失去了帝国的支撑,它们在市场上难以与美国抗衡。

资金流动停滞使得这些企业只能被迫出售,货币化的困境成为东欧地区的严重难题,而这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手的机会。

当时,美国正与欧元展开激烈竞争,直接收购了许多企业,掌握了它们的生产技术。

同时,美元和英镑大量流入东欧市场,扩展了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资本家为了争夺关键企业,甚至不惜通过大量印钞来获取资金,丝毫不顾经济可能失衡的风险。

事实证明,西方资本的大规模介入确实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得西方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为了吸引更多资金,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元与美元的竞争愈发激烈,美元几乎流通于全球,成为事实上的通用货币,并与黄金紧密挂钩。

欧元想要发展,势必向外扩张,这对美元构成挑战。

美国自然不会坐视,频繁在支持欧元流通的国家制造纷争,科索沃战争就是这种争斗的直接产物。

此外,美国为了让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将目光投向中东富油国家,引发欧洲的不满,双方你来我往,爆发了政治与经济的摩擦。

然而,由于欧元体系建立较晚,且规模远不及美元,最终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美国经济再次达到巅峰,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了科技发展,开创了东亚地区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

他们开始寻求将这种模式货币化的途径,而中国,作为一个尚处于传统与落后阶段的国家,则成为美国掠夺的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外资撤离,背后显然有美国操纵的影子,试图将中国拖入苏联式的衰败。

当时中国经济脆弱,连基础设施和养老保障都难以为继,远不及东欧体系稳健,很多人因此断言中国经济终将崩溃。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中国经济不但未崩溃,反而借助改革开放政策逐渐稳定发展起来。

许多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土,打开这片市场的潜力巨大。

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自然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他们思考如何能够有效侵占东亚市场,不断将从苏联和自身军工领域获得的先进技术注入产品中,提升商品附加值。

这种高科技正是东亚国家所缺乏的。

美国一方面利用东亚廉价的加工流水线大量生产产品,另一方面把这些商品再卖回东亚市场,吸引更多资金回流美国。

同时,受美国影响的许多国家也将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或美国国债,进一步扩大了资本流向美国。

用通俗的例子来说,美国消费者每年平均购买七双中国鞋和十几件中国服装,但中国若想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则需要以更多的消费品作为交换。

美国把代工厂设在中国,赚取廉价劳动力的利润,实现资金最大化回流。

这些资金再投入美国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体系迈上更高台阶。

这便是美国“掠夺”资金的方式。我国当时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导致资金不断流向美国。

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一次“剥皮”。

资金大量集中在同一行业,抗风险能力自然减弱。

21世纪初,美国IT行业因资金涌入过度,泡沫现象显现。泡沫破裂后引发严重金融危机,全球依赖美元体系的国家也难以幸免。

经济下滑引发社会危机,恐怖主义频繁出现,成为经济崩溃的直接体现。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遭遇恐怖袭击,两架被劫持飞机撞击世贸双塔,另一架试图撞向白宫的飞机被乘客阻止,最终坠毁,数百人罹难,遗体难以寻找。

救援过程中,大楼倒塌带来更多伤亡,此事件对美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随着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美国不得不寻求转移矛盾的方式。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且寻求发展的国家,自然成为首选目标。

当时我国积极谋求融入世界市场,与美国合作成了难得的机会。

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幅员辽阔,经历过动荡岁月,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理想的全球代工厂。

美国再度将目光锁定中国,双方展开合作。

为了发展,我国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量建设工厂,这对当时的中国至关重要。

大量工厂不仅解决了过剩劳动力,也吸引了大量资金,保障了国家发展。

表面上双方实现了“共赢”,但实际上中国处于弱势地位。

中国拼命赚取的收益原想投入高科技领域,却遭美国与其他国家联合阻挠,阻止接触核心技术。

因此,我国只能依靠庞大的人口优势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

而赚取的盈余则必须大量投向美国国债,资金被套牢在美国手中。

西方通货膨胀得以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得到疏导,通过中国的工业优势,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在合作中虽获发展,但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危机,中国都充当了辅助角色,不断被美国剥削。

经历两次“剥皮”后,中国又怎能甘心忍受?

后来我国逐渐认识到美国的利己本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差异巨大。

为了摆脱美国威胁,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发展自主科技和经济。

这触动了美国利益,美国转而极力压缩中国的生存空间,将中国视为心腹大患。

作为曾被剥削两次的国家,中国自然不再信任美国。

虽然合作带来部分收益,但无法实现真正独立自主,违背了国家发展方向,双方分道扬镳成为必然。

温铁军从经济和国家角度审视问题,非单纯批判美国,而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

无论原因如何,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发展。

我国提出宏大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期待全球团结一致,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但美国始终坚持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搞阵营划分,挑起局部冲突,使诸多国家陷入水深火热。

然而,相信中国一定能够突破重重困境,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相关内容

黄山两日游攻略及费用明细,...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2025-09-16 09:05:17
江西婺源玩4天最佳行程推荐...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江西...
2025-09-16 09:05:02
世锦赛女子链球摘铜,张家乐...
9月15日,世锦赛女子链球决赛中,赵杰、张家乐分别以77米60、7...
2025-09-16 09:04:50
重庆旅游4天旅游路线,国庆...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前往山城重庆,开启一场为期四天的...
2025-09-16 09:04:18
原创 ...
1948年10月初,东野主力围困锦州,迫使这座城市陷入孤立。与此同...
2025-09-16 09:04:04
原创 ...
大家都知道,陈毅陈老总以性格直率著称,时常说出让人意外的惊人之语。...
2025-09-16 09:03:46
原创 ...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成为了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很...
2025-09-16 09:03:35
原创 ...
小说里的瓦岗英雄个个身手非凡,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原型。比如“贾...
2025-09-16 09:03:33
原创 ...
在《隋唐演义》的高潮部分,李元霸凭借其横扫战场的惊人武力成为了众人...
2025-09-16 09:03:31

热门资讯

原创 沈... 嘉靖十年(1531年),一向以恭谨礼貌闻名的沈藩突然爆出一则重大消息:沈藩大宗断绝了嗣续。按照支系的...
原创 正... 顺治皇帝的年轻逆袭与多尔衮的权力失控 康熙皇帝以十六岁亲政、击败权臣鳌拜的事迹,曾被誉为“年少有为...
原创 司... 《——【·前言·】——》 2000年夏天,陕西临潼有村民说,干活时挖出来个铜东西,没人信。 一通报上...
原创 清... 多尔衮率领清军挺进中原之际,偶遇一位神秘的道士。出于好奇,多尔衮亲自走上前去,恭敬地询问:“大清究竟...
原创 2... 2003年,国土面积仅12.3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如何在超级大国的严密监控下,成为第9个有核国家? 2...
北大红楼日志|6月24日 1924年6月,李大钊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李大钊留在苏...
原创 布...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云南巡抚朱国治为国捐躯,平西王吴三桂趁机起兵反叛。次月,吴三桂的叛乱消息传入京城,...
原创 朱... 朱元璋在征战四方,统一江山的过程中,曾经俘获过一位非常著名的元朝将领。按照朱元璋的脾气,面对这位降将...
原创 范... 在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如同天上的云朵,时而飘逸,时而沉凝。范进,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穷书生,因《儒...
原创 刘...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辛勤构思和笔耕,只为维持家计,盼望各位观众老爷多多包涵和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