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党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成为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之一。
根据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记载,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便开始阅读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并对陈独秀与胡适的文章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毛主席最初崇拜的是梁启超与康有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人的思想地位逐渐被陈独秀和胡适取代,成为毛主席思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
后来,毛主席来到了北京,得到了李大钊的推荐,担任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在这个期间,他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主席回忆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人。”
在后来的上海,毛主席曾与陈独秀深入探讨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次深刻的交流对毛主席影响深远,他回忆道:“在我一生中的关键时期,陈独秀对我展示的信仰和理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毛主席个人,对整个党史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人物。虽然陈独秀后来犯过错误,但在1945年的七大上,毛主席仍然客观评价他:“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五四运动时期,他是总司令,实际上是他领导了这场运动。他与李大钊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将陈独秀称作“总司令”,他与周围的一群人是中国共产党那一代人的老师,而毛主席与其他青年党员则是他们的学生。由此可见,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的影响、地位和作用无可比拟。学者彭劲松认为,毛主席是最早肯定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所做贡献的人。
近些年来的史料显示,虽然陈独秀起初同意国共合作,但他坚决反对加入国民党。直到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他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1932年,四一二事件发生,蒋介石的背叛让陈独秀再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意见,但共产国际仍然固执己见,支持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继续合作。陈独秀多次提议都被否决。
1927年7月4日,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被国民党残忍杀害,这对陈独秀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痛苦至极,最终提出辞去党内职务。然而,即便如此,鲍罗廷等人仍坚持执行斯大林的指示,坚决要求陈独秀不能退出国民党。不久后,七一五事件爆发,宁汉合流。
次年6月,陈独秀的次子陈乔年被国民党杀害,而他的长女陈玉莹在为兄收尸时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最终因病去世。此时,陈独秀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的苦难与屈辱显而易见。尽管如此,当时的罗明纳兹主持的八七会议却禁止陈独秀出席,并批评他对国民党妥协,导致了如今的局面。面对指责,陈独秀选择了沉默,并未做辩解。
1928年,六大即将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和王若飞前去拜访陈独秀,邀请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愤怒地质问:“中国问题,为什么要到外国去讨论?”这次事件也成为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破裂的标志,之后他逐渐被认定为“托陈取消派”。学者普遍认为,陈独秀的错误并非在1928年大革命失败之前,而是发生在之后。
1928年,托洛茨基在与斯大林的斗争中失败,被流放。此时,陈独秀逐渐与托洛茨基主义产生了联系,最终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被开除党籍。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尽管胡适、傅斯年、章士钊等人积极营救,且国际名人如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向蒋介石求情,蒋介石依旧冷酷无情,判处陈独秀13年有期徒刑。
1937年,经过五年的囚禁,陈独秀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提前获释。随即,叶剑英与博古受命前去与他沟通,并带来了毛主席的三个条件:第一,支持中国共产党;第二,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承认自己过去的托派立场是错误的。陈独秀对于前两个条件毫无异议,但对于托派帽子,他无法承认。
此后,陈独秀派遣罗汉代表与延安中央进行谈判。根据张国焘的回忆,毛泽东同情罗汉的活动,认为中国的托派与苏联托派有所不同,并表示愿意与陈独秀达成某种合作。张国焘还称,毛泽东批准了陈独秀代表罗汉的谈判,最终允许托陈派的成员恢复党籍。然而,这一过程遭遇了王明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苏联对托洛茨基的打压背景下,王明坚决反对平反托派。
蒋介石看到了陈独秀的影响力,试图利用陈独秀建立新的政治力量,提出为他提供资金帮助。然而,陈独秀坚决拒绝了。他深知,蒋介石不仅杀害了许多自己的同志,还亲手夺去了他的两个儿子,因此他对蒋介石充满了深深的仇恨。陈独秀坚持道:“即便是国共合作,我也不反对他,也算是对得起自己。”
1940年代,在王明的错误得到纠正后,周恩来曾去医院探望过陈独秀,并为他提供了资助。周总理也曾多次劝陈独秀前往延安,但陈独秀因身体不适,再加上“熟人都已离开或去世”,最终未能成行。
1942年5月12日,陈独秀因高血压服用蚕豆花泡制的茶水,却不料其中的蚕豆花已部分发霉,导致水中毒。在经过15天抢救无效后,陈独秀于5月27日病逝,享年63岁。
陈独秀去世后,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高度评价了他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并表示,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视。
1953年,毛主席南方视察途中经过陈独秀的故乡安徽安庆,得知陈独秀的儿子生活困苦,立即指示地方政府予以照顾。陈松年因此得到了每月30元的补贴,直至199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