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到底有多传奇?
创始人
2025-09-16 02:02:25
0

每个王朝或国家,最容易铭记于世的历史阶段,往往集中在三个关键时期:初创艰难时期、辉煌鼎盛时期,以及最终的衰败覆灭阶段。

以秦国为例,大家一提起它,通常会联想到秦襄公当年救驾的英勇事迹,秦穆公称霸西方的风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巨变,而秦孝公死后,“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开始崛起,最终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伟业,之后便是秦二世的荒唐统治导致国家迅速灭亡。

如果不谈其他时期,仅从秦穆公到秦孝公这段长达二百六十年的时间内,秦国经历了多达十六位君主!

难道这些君主都是无能之辈,毫无影响力吗?绝非如此。

其中不少君主颇具英武才能,但由于当时的客观环境限制,他们未能对秦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个人经历缺乏传奇色彩,因此后世的评价并不高。

其实,春秋时期的整体历史与秦国的情况颇为相似。

在春秋初期,周幽王、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几位君主风头正劲,各自发挥影响数十年,令整个春秋初期充满了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

然而进入中期后,主角变成了他们的继任者,尽管他们也做出不少显赫功绩,但始终无法让国家版图继续扩张,周王室和郑国更是逐渐沦为他国欺凌的对象。

随后,历史进入了“弭兵会盟”的和平阶段,天下大势趋于平稳,诸侯们平日里多是骑马饮酒、安享太平,战争和纷争成为罕见的新闻。

如果把《春秋》看作一部小说,那么这段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故事的“烂尾”阶段。

然而就在这乏味时刻,一个名叫伍子胥的男子突然闪耀登场,他凭借个人的力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堪称“屌丝逆袭”的经典桥段。

伍子胥原是楚国大臣,家族遭到昏庸无道的楚平王屠戮,他侥幸逃生,孤身一人乔装南逃到吴国,在途中经历了许多感人至深、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吴国,伍子胥历经重重磨难,最终依靠自身的才智与忠诚伙伴的帮助,使吴国实现以弱胜强,攻破了强大的楚国都城,并找到楚平王的尸体,痛打三百多鞭以雪前耻。

不过,因吴国国力有限,未能根本性削弱楚国,不久便从楚国撤军,将战火转向南方的越国。

伍子胥的出现彻底打开了春秋史的局面,吴国攻破楚都的事件本身极为震撼,也为随后的吴越争霸奠定了基础,即便后续战争不算特别精彩,仍然吸引了无数关注。

打个比方,齐桓公时期足够精彩,所以他去世后诸子争位的故事也自然精彩,这并非因为诸子夺位本身多传奇,而是因为齐桓公本人的传奇地位有延续效应。

与此相对,楚共王去世后其子们争夺王位的故事同样精彩,但知名度远不及齐桓公时期。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楚共王的名声与传奇程度不及齐桓公。

说到吴国攻破楚国都城,那是公元前506年的事,国君阖闾由此一战成名;然而十年后的公元前496年,阖闾却在与越国的战斗中战死。

这一年,越国迎来了新君主勾践。

这么写,仿佛主角传承的戏码在上演:阖闾已无法维持收视率,立刻由勾践顶替。

有人或许会质疑:“阖闾战死和勾践继位难道不在同一年吗?为何你笔下看似刻意安排?”

确实如此,但我想说明两点:

一、阖闾之死纯属偶发事件,与勾践继位关联不大;

二、从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96年这十年间,阖闾一直执行“夹击策略”:一边进攻楚国,一边对越国施压,逼得楚国迁都,令越国苦不堪言。

但史官的笔触却往往简化成“阖闾十年无所作为,最终被勾践打死”。

当史官开始用小说式的叙述方式书写历史,历史的真实性自然大打折扣。

正如我之前提到伍子胥的故事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且不免有矛盾,吴越争霸时期的史料也同样让人质疑。

例如阖闾的战死传说,据说是勾践灵机一动,派死囚自杀谢罪,导致阖闾震惊,越军趁机突袭致其阵亡。

我不能断言这事绝无可能,但对于经验丰富、见惯风浪的阖闾来说,这样的花招真能致其命吗?

阖闾曾弑君夺位,经历数百场战役,要是会被这种小伎俩击垮,根本不配称王。

许多史官本可理性客观地记录战争过程,却偏偏喜欢添油加醋,越描越玄幻。

比如一场大风吹走刘邦,或一场风助朱棣大获全胜,不能否认可能发生过,但战争的关键胜负绝不会全赖此类偶然因素。

阖闾之死同理,这场战斗可以归因于埋伏、后勤失误或战场失误,但死囚自杀的故事显然是文学加工。

真实历史或许乏味,却更可信。

在这种文学浓厚的氛围中,阖闾死后,由年仅二十三岁的夫差继位。

夫差天生具备主角气质,既能像英雄般复仇,也能像败家子般糟蹋家业。

想想阖闾身边有伍子胥这样杰出的谋士辅佐,却被年轻的勾践击败,可见勾践领导的越国绝非弱旅。

且强势君主去世往往留下烂摊子,夫差面对的局面理应十分棘手。

但令人惊讶的是,夫差不仅稳住局面,还做得相当漂亮。

据传,夫差继位后,命令手下在宫门口守望,每当看到自己时便大声提醒:“夫差,难道你忘了杀父之仇吗?”

而夫差总是泪流满面地回答:“誓死难忘!”

此时的夫差不仅继承了阖闾的王位,更接过伍子胥的英雄光环,成为传奇人物。

两年后,夫差率军攻打越国,双方在夫椒展开激战,越国遭遇惨败。

为何越国失败?据说是勾践轻敌,不听谋士范蠡的劝告,才导致了如此局面。

战后,勾践麾下仅存五千兵力,不得不向夫差求和。

不少人本以为夫差会趁机穷追猛打,结果出人意料地答应了和议。

面对这一“失策”,有人嘲讽夫差身边有小人,且夫差自满忘形,才致此败局。

但据《越公其事》记载,事实并非如此。

越国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整个越族的领袖集团。可以把夫差比作刘禅或诸葛亮,把勾践比作孟获。

诸葛亮为何宽容孟获?正因杀了孟获难以善后。

夫差对待勾践也是如此,越族根基深厚,非一朝一夕能除尽,唯有采取怀柔政策。

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显得微不足道,夫差并未一味追求复仇,他的策略显示出一位合格政治家的理智。

伍子胥与夫差的看法南辕北辙,他主张必须杀掉勾践,否则越国势必灭吴。

从历史结果来看,伍子胥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当时形势下,很难断言夫差的宽容就是错误。

正如诸葛亮释放孟获,若孟获反叛并将诸葛亮擒杀,也不能断定诸葛亮的怀柔策略失败。

有人说,“夫差未杀勾践,致使每次北上争霸都被越军偷袭”,但你知道吗?诸葛亮在世时南蛮就已多次叛乱,他死后叛乱更甚。

因此,释放孟获并非单纯错误。

许多所谓正确的历史认知,往往是结果倒推过程。结果好,过程被忽视。

但想还原真实历史,就必须全面理解当时的环境与选择,才能恍然大悟:“这些看似荒唐的决策,实则无奈之举。”

夫差称霸之路,面临多次抉择:继续缠斗越国,还是北上与晋国争雄?

理智告诉他,吴国尚未强过晋国,贸然争霸风险极大;

但晋国内讧不断,若操作得当,能乘火打劫;

与此同时,越国不稳,勾践心狠手辣,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或许会保守些,先巩固东南霸权,再谋中原。

然而夫差选择了激进路线,想先击败晋国,借霸主之势反攻越国。

结局我们都知道,夫差虽勉强当上霸主,却因越军直逼国都,陷入绝境。

夫差返国救援途中,噩耗接连传来:国都失陷、太子遇害,吴国大势难挽。

勾践给夫差写信,愿意归降,表示昔日夫差接受过他的和议,这算是“以德报德”。

夫差绝望中回复:“有死而已。”

吴越争霸,最终以吴国灭亡而告终。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既能编奇书又会发明豆腐,为何他... 古代众多王侯里,有的人悠闲地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驻守边关征战立功,有的人争权夺利反被权力吞没。 然而...
铁蹄踏遍欧洲:沙俄“欧洲宪兵”... 1814年3月,当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在哥萨克骑兵簇拥下进入巴黎凯旋门时,整个欧洲都屏住了...
这三位国军名将,是因何事?被蒋... 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才干的,有本领的,不一定可以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如果你是黄埔军校...
原创 金... 完颜宗弼:金朝忠诚将领的崛起与陨落 完颜宗弼,又名金兀术,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领袖之一。可惜,这...
毛天哲:秦始皇遣使“臣翳采药昆... 毛天哲对刻石年代的考定 四天前,《光明日报》6月8日11版刊登了题为《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
原创 诸... 改写后的文章 东汉末年,皇位频繁更替,朝廷动荡不安。随着中央政权的昏庸,地方频繁遭遇天灾,民生困苦...
原创 明... 明十三陵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明朝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帝王陵寝的代表。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
原创 末... 1937年,北平的西智义胡同,暮色渐浓。一个日本人提着沉重的箱子,急匆匆地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老先生...
原创 日...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东北的大地上依旧有着约12万日本女性,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困境。这些女人中,...
原创 曹... 我从哪里知道刘备打算投靠苍梧太守吴巨呢? 在《三国志·士燮传》里有记载,鲁肃曾向刘备询问未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