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犹如黄金搭档,他们都是在党中央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关键人物,影响深远。
有趣的是,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彼此的影响力似乎此起彼伏。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地位曾一度下滑,而周恩来的影响力却迅速上升。在五大的会议上,周恩来成功超越了毛泽东,成为党中央的关键领导者之一。直至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才渐渐恢复了“毛主周辅”的领导结构。
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原本并未被列为中央委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最终被选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呢?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7年4月至5月,地点设在武汉。毛泽东作为82名代表之一参与了此次大会,但他仅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因未能参加大会,反而意外被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中央全会上,他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虽然在此期间,因他仍在上海,该职务由蔡和森代理。
周恩来并未到会,为什么他的影响力却如此强劲呢?
这主要是因为他之前成功领导了上海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在此之后,中共为了支援北伐军,先后在上海策划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中,周恩来作为前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工人们凭借着数百支简陋的武器,击败了多达5000名反动军警,并缴获了3000多支枪械,创造了工人武装起义的辉煌历史(《周恩来传》,第126页)。
在这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周恩来展现出了决断果敢、冷静沉着的指挥才能,受到党内外的广泛认可。因此,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5月18日,他抵达武汉并列席中央常委会议,随后党中央决定他不再担任中央秘书长,而是改任中央军事部长,负责全党的军事事务,并获得参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资格。
此时,中央常委仅有陈独秀、张国焘和李维汉三位,因此当张国焘外出后,党中央决定由周恩来代理他的中央常委职务,参与中央核心领导。至7月12日,党中央完成了改组,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借此进入了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层,担任政治局常委职务,直至其去世,历时数十年。
关于这一切,陈冠任著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有详细记载,作为该社年度畅销书的续集,此书延续了对毛泽东的研究,是读者心目中的红色历史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