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慈曾是孙立人将军麾下的一名士兵,他对孙立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吴念慈回忆道:“孙总不仅极为重视常规的军事训练,还特别成立了‘特业兵训练营’,这一训练营不仅包括了总队部八大处(如参谋处、政训处、副官处、体育处、军法处、军械处、军医处等),还涉及了直属部队的传达兵、勤务兵、炊事兵等各种特种兵。通过系统训练,这些特种兵不仅在外形仪表和综合素质上几乎与列兵无异,而且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们还可以迅速补充兵力。这个战略安排体现了孙总的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战略眼光,这让我深感佩服!”从吴念慈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立人不仅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军事将领,而且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却遭遇了部分国军高级将领的排斥,尤其是杜聿明对他的评价最为尖锐。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孙立人评价的两极化?杜聿明为何对孙立人抱有不满?
不同于许多将领,孙立人最初的职业理想并不在于军旅生涯。他出生在安徽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现代教育。1914年,孙立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清华期间,孙立人非常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擅长篮球。1923年,孙立人毕业,并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孙立人依然对土木工程情有独钟,于是选择前往美国的普渡大学继续深造。
在普渡大学获得学位后,孙立人本可以像许多清华同学一样,回国后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过上安稳的学术生活。凭借他显赫的家世和优渥的待遇,他的前途也可谓一片光明。然而,孙立人却在留学期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稳定的学术道路,转而投身军旅。这一转变或许源自他在童年时期,目睹了德人对中国人羞辱的情景,他意识到,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避免这种被动和屈辱,报效国家,捍卫民族的尊严。
1927年,孙立人刚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尚未回国便被派往英法德等军事强国考察。1928年,他从西欧考察归来后,被任命为中央党务学校的上尉军训队长。随后,在宋子文的邀请下,孙立人担任了税警总团特种兵团的上校团长。在宋子文的支持和提携下,孙立人终于找到了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舞台。他深知宋子文对自己的厚望,因此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中。
孙立人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并结合西方军事教育的先进方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并且适应战争需求的训练体系。经过多次实践与修订,这套体系不仅提高了部队的素质,还为国军培养了大批精锐部队。然而,由于孙立人吸收了西方的军事思想,这也导致他与许多传统军事将领的理念发生了分歧,进而引发了不少争议。
1942年初,日军开始威胁泰国边境,企图侵占缅甸,而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向英美盟军提供物资援助的唯一陆上通道。为了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政府应英国的请求,决定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远征军由卫立煌担任司令长官,辖下包括杜聿明的第5军、甘丽初的第6军、张轸的第66军等三大军和其他辎重、特种部队,总兵力达到10万。
1941年底,孙立人所在的税警总团被改编为新38师,孙立人被任命为首任师长,而新38师隶属于张轸的第66军。于是,孙立人也成为这支10万大军的一员。1942年2月下旬,部队开始陆续开进缅甸,与日军展开激烈作战。史迪威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总指挥,负责指挥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等部队,杜聿明所率领的第5军,拥有最先进的机械化装备,是国军中的精锐部队。
尽管杜聿明所率领的部队综合实力更强,史迪威却更偏爱孙立人的作战方式。孙立人之所以得到史迪威的青睐,正是因为他的军事思想与西方更加接近。1942年3月,日军为了切断中国与盟军的联系,发起了对缅甸的全面进攻,目标直指仁安羌油田。孙立人在接到任务后,果断地带领两团兵力前往支援英军,最终成功以少胜多,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这一战役也让孙立人成为了国际军事界的传奇人物。
仁安羌战役后,英军决定放弃坚守缅甸,撤退至印度,而中国远征军则被命令掩护盟军撤退。就在此时,英军的撤退使得中国远征军陷入了日军的包围之中。杜聿明因对英军的不忠而心生不满,拒绝了史迪威的撤退建议,选择按照蒋介石的指示,率部北上穿越野人山返回云南。野人山是原始未开发的森林地带,险象环生。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孙立人果断决定执行史迪威的命令,带领新38军撤向印度。虽然两人最终兵分两路,但孙立人所带领的新38军撤退顺利,不仅避免了日军的追击,还收容了大量难民和英军残兵。而杜聿明所率领的第5军却因遭遇日军的追击而陷入困境,最终许多士兵丧命在野人山中。
杜聿明与孙立人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加剧。杜聿明认为孙立人宁愿冒险去营救英军,而不愿与国军合力一起穿越野人山,从而导致了第五军的惨败。这种意见分歧,使得两位曾共事多年的将领关系日渐疏远。
总体来看,孙立人受西方军事思想的影响,采取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军事将领的作战方式,他不仅注重保全部队的整体实力,也重视长远规划。杜聿明则严格遵循传统的军令和作战方式,坚守国军的作战习惯,因此两人的分歧也在所难免。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孙立人以其与众不同的军事思想,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这也让他与一些旧有的军中将领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