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史之乱爆发,唐代地方开始独立化,浅谈军队性质与军事体制转型
创始人
2025-09-15 19:03:22
0

当然!以下是你提供的文章内容的改写版本,我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和总字数基本相近,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丰富:

---

研究唐代后期地方独立化的倾向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展开分析,比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关于政治和经济视角下的唐代地方问题,历来学术界已有诸多丰富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次重点从军事角度切入,深入探讨唐代藩镇独立化的军事根源。实际上,唐代藩镇势力逐渐独立的现象,与当时军事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这种独立倾向主要源于军队性质的转变和军事体制的深刻调整,军事体制的变革成为地方割据最直接的推动力。

众所周知,唐朝早期的兵役制度以义务征兵为特点,主要通过府兵和兵募两种制度来实现。府兵和兵募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中央军队。府兵的核心职责是守卫京师和皇帝的番上宿卫,同时也承担征调和地方镇守的任务。通常情况下,执行边境征行任务的主力部队多由州县按照户籍征集的兵募组成。当面临重大军事行动时,府兵往往与兵募混合组建野战军团,但府兵的实际参与人数非常有限。例如,贞观初年李靖大破突厥于磧口,参战兵力达数万,但府兵仅有约两百骑兵。虽然府兵训练严格,战斗力强劲,但他们更多被视为国家战略储备军,平时并不大量投入战斗。

日本学者菊池英夫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提出府兵实际上属于“预备役”的观点。中国学者唐长孺和孙继民也认同府兵并非职业军人的性质。他们指出,府兵“三时耕作,一时习武”,属于由国家统一管辖的常设兵役制度,士兵主要是均田制下的农民。相比之下,兵募起初是为了应对边疆紧急军事需要而征召的临时兵员,服役期限仅三四年。随着战争频繁且持久,兵募逐渐转变为边防镇守的常备军。府兵和兵募均不具备世袭身份,他们“在役时是兵,退役则复为民”,属于封建国家以减免租赋换取服兵役的制度。

就经济负担而言,府兵需自备粮草和兵器,而兵募的装备部分由本人及乡里解决,剩余不足由国家承担。这种亦农亦兵的非职业兵役制度,能顺利推行的根本依托是均田制。然而到了唐代中后期,均田制逐渐瓦解,府兵因贫困日益削弱,许多府兵逃亡不归,导致这种以义务征召为主的兵役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唐初被征召为府兵的农民,往往有较大机会获得勋阶、赐田乃至官职等实质利益,社会地位较为显赫。唐高宗时期征高丽,民间兴起“百姓争相应募,甚至自备衣资,称为义征”的热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军中获勋者日益增多,至武则天时期“动辄万计”,国家无土地可赐,军人利益受限,甚至有功之士“身虽役使,地位却如仆从”,无法与公卿媲美。府兵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受到世人轻视。原本以侍卫天子为荣的府兵,反而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甚至出现“蒸熨手足以避兵役”的现象,人们普遍恐惧从军。

与此同时,以“户殷丁多、人才骁勇”为标准的兵募制度也面临严峻挑战。战争长期化使得兵募的定期轮换难以实现,导致大量壮丁“壮龄应募,华发未归”。人们普遍畏惧服兵役,富裕家庭通过贿赂逃避兵役,贫弱者被迫入伍。贫寒军士衣衫单薄,朝廷补给无力,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历史文献中记载百姓逃避兵役的事例比比皆是,有些人自残肢体,有些人伪装疯病。如新疆阿斯塔那193号墓出土文书《武周智通拟判康随风诈疯疾避军役事》即记载了康随风诈称疯疾以逃避兵役,反映出兵募已失去民心。

即使地方州县通过“枷锁推禁”等强制手段维持兵役制度,仍难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弊端。更严重的是,逃亡的兵员与大量流民混杂,纷纷“亡命山泽”,或为盗贼,极大威胁社会秩序。唐廷诏令也承认“诸军兵募逃亡者众多”,面临战事时朝廷无力应对,种种问题严重削弱唐朝军事根基,迫使朝廷不得不改革兵役制度。

开元十年,玄宗采纳宰相张说建议,不论出身广泛招募壮士,充实京师宿卫,制定优厚待遇,严惩逋逃者。此举不仅解决了开元天宝年间兵力不足问题,也有效减少流民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收获立竿见影的成效。短短旬日便募兵十三万人。从此,唐朝逐渐淡出以义务征集为主的府兵、兵募制度,转向募兵制和健儿制度。

早期健儿(安史乱前)尚未完全职业化,仍按地方户籍由节度使挑选壮丁,以赐财物鼓励自愿充当边军。政府对健儿待遇优厚,每年加俸,给予田地房屋,理应令众人乐于从军。但由于常驻边防生活艰苦,健儿逃兵现象仍时有发生,地方常派军队追捕。如敦煌文书中就有“逃兵募、健儿被捕”的记录。

然而安史之乱后,普通丁壮对从军态度出现根本变化,自愿从军者众多。其原因既有封建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也因民间生活困苦,赋役沉重。招募对象多为“诸色行人及客户”,即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或称流民无产者。早期健儿仍参与农务,兼顾防盗。安史后期的健儿则由官府供养,专职军士称“官健”,与非职业兵役制度彻底划清界限,成为国家军队的骨干。

综上所述,唐廷对官健阶层的待遇总体较好,但这并未换来他们的忠诚,反而多次起兵造反。仅德宗建中元年,健儿就发动了三次以上的叛乱。这一现象的根源,关键在于健儿复杂的社会来源以及其思想上缺乏纲常伦理的约束。

---

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针对某些段落做更细致的润色或添加更多历史背景细节,你觉得怎么样?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冯胜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凭借勇猛的战斗力与卓越的军事才...
原创 投... 说到虎门,许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的便是“虎门销烟”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深刻地印刻在中国近...
原创 宁...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我保持了每段的核心意思,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加丰富但字数变化不...
原创 司...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乱象丛生,正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这个时期,诸侯和枭雄的起落兴衰成为历史的...
原创 家... 在辽宁辽阳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余韵的东北小城,有一座静谧祥和的小镇。小镇里,刘先生家中世代珍藏着一枚极...
宋朝官帽上,那两根长翅究竟是干... 宋朝皇帝赵匡胤最怕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大殿上官员们凑在一起的窃窃私语。 他自己靠兵变上位,深知密谋...
原创 郭... 1949年春天:国民党的危局与郭汝瑰的隐秘身份 1949年春天,随着战火愈演愈烈,长江两岸成为了战...
原创 如...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的总领土面积为104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944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领...
原创 隋... 文 | 六六鳞 编辑 | 六六鳞 《——·前言·——》 七十年,既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如果用来打...
原创 文... 在三国时代,曹魏与蜀汉之间的对立可谓水火不容。曹操,曹魏的开创者,心中始终难以释怀一位仇敌——“织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