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岂有种乎?关羽和张飞,原本不过是平民百姓。关羽曾是一个卖枣的小商贩,而张飞则靠宰杀猪只谋生。两人从刘备初起义时便投身其中,成为他最忠实的追随者,几乎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兄弟。那时,三人情同手足,寝则同床,行则同行。无论是南征北战,还是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们始终紧密相依,几乎没有分离过。刘备去哪里,关羽和张飞便跟随到哪里。经过多年的征战,三人终于得以封侯,荣登“人上人”的宝座。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张飞和关羽究竟各自获得了什么样的爵位呢?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后,称自己为“汉中王”,并开始分封文武大臣。张飞被任命为右将军,授予假节。公元221年,刘备自立为帝,再次进行分封,其中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进封为西乡侯。由此,张飞的官职和爵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那么,张飞的最终爵位便是“西乡侯”了。
“西乡”是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所以张飞的爵位属于县侯,而非乡侯。我国古代的爵位制度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而侯爵又根据地域分为不同等级: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每个等级的侯爵其权力和封邑范围都不同,主要依据县、乡、亭等行政区域来划分大小,爵位的优劣也因此有所差别。
从这一点来看,张飞的“西乡侯”爵位,比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高了一个级别。那么,关羽与张飞的爵位,究竟哪个含金量更大呢?结果可能会让大家大吃一惊,事实上,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反而更加显赫。
首先,二人受封的时间有所不同。张飞的“西乡侯”是在公元221年获得的,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则早在公元200年便已封爵。当时,关羽驻守在下邳,而刘备与张飞等人遭遇曹操击败、四散逃亡,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错过了最佳逃跑时机,最终被俘。在许都,曹操看中了关羽的英勇与才干,任命他为偏将军,尽管他名义上效忠于曹操,但始终心系刘备,也就是所谓的“降汉不降曹”。
不久后,曹操与袁绍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袁绍派出颜良攻打白马,而刘延作为东郡太守在战斗中不敌颜良。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便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计策,由关羽和张辽两位降将带领军队迎击颜良。关羽策马冲锋,在敌阵中一剑刺死颜良,并斩首带回。曹操欣喜若狂,认为关羽的表现令人惊叹。为此,曹操特地向汉献帝刘协上奏,推荐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便是关羽获得爵位的经过。由此可见,关羽的“汉寿亭侯”早在公元200年就已封授,比张飞的“西乡侯”早了整整21年。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关羽早在公元200年便在县城买了房,而张飞则要等到公元221年才在更大的地级市购买房产。虽然张飞的房子更大,但关羽享受了21年的优待,这显然是无法简单对比的。
其次,二人爵位的来源也有所不同。张飞的“西乡侯”是刘备在蜀汉政权建立后封给他的,这个爵位仅在蜀汉的疆域内有效,若张飞到了魏国或吴国,这个封号将无法得到承认。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则是汉献帝刘协所封,尽管当时各地的军阀割据,但名义上所有人仍归东汉朝廷。因此,关羽的爵位在整个汉地都有效,可以说他的封号具有全国范围的承认。在同一时期,刘备也曾被封为宜城亭侯,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刘备被封为左将军、豫州牧,关羽的爵位也逐渐与刘备平起平坐,成为同为“亭侯”的高位。
综上所述,虽然张飞的爵位为县侯,关羽则为亭侯,但由于关羽的爵位源自汉献帝刘协的封号,且获得的时间比张飞早了21年,因此,关羽的“汉寿亭侯”显然比张飞的“西乡侯”更加具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