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4月20日起,解放军的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组成的百万雄师开始了他们的渡江行动。他们克服了极大的疲劳,不惧艰难险阻,毫不在意地形和气候对行军的影响,更不为装备和小股敌人所牵制,坚定地向前推进,灵活地进行战术包围,力求抓住敌人主力,实施歼灭战。
在这暮春时节,连绵的春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滑溜不已。第二野战军的三个兵团依然不畏艰难,日夜兼程,强行向前推进,平均每天行军超过100里。他们的追击是如此迅猛,以至于敌人越逃越乱,内心愈加恐慌,根本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甚至连设置障碍、破坏沿途桥梁的时间都来不及。与此同时,刘邓大军的三个兵团按照既定方向前进,迅速向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中部推进。
到5月14日,44师的前卫部队借助缴获的敌军汽车顺利抵达南平,这个地理位置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福建中部,距离福州不足200公里。然而,正当士兵们怀着激昂的斗志准备继续追击的时候,刘伯承接到中央的命令,44师戛然停止了前进,未能继续向福州发起猛烈攻势。
蒋介石在一次会议上对此表示了担忧:“所幸敌人对福州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否则他们本可以长驱直入。假如敌人洞察到你们的窘境,一个团就足以占领福州。”在这场激烈的渡江战役中,第二野战军歼灭了超过10.6万名敌军,40天内解放了包括安庆、衢州、金华、上饶和南昌在内的86个城市,覆盖了皖南、浙西、闽北以及赣中的广大地区。他们的行动直指浙赣线,达到赣闽地区,并与第三野战军协同作战。敌方的汤集团缩退至京沪杭地区,人数减少至25万,除了5万人选择从海上逃离,剩余的全部被消灭。
然而,为什么在到达南平后,第二野战军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停下了脚步,放弃了对福州的攻击呢?这其实是经过中央军委的周密安排。为了应对可能的美国军队的干涉,中央军委决定命令第二野战军暂时在浙赣路集结待命。
在此期间,刘伯承被任命为南京市首任市长,而陈毅则担任上海市市长。为了防备美军的直接介入,毛泽东指派这两位重要的军事将领驻守在京沪地区,以应对时局的变化。最终,当观察到美国政府并不敢贸然出手,华东地区的局势可以由第三野战军单独解决时,中央军委才下达了指令,令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
在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刘伯承为何在关键时刻未能乘胜追击拿下福州的深层原因。这本书已经成为该社的年度畅销图书,销量突破百万册,并曾荣登中国军事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