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九兵团20军60师178团2营5连接到命令,要守住古土水1355.7高地,阻止敌军从南方向北方逃窜支援。当时,长津湖一带的气温已经骤降至零下三十度左右。由于任务异常紧急,九兵团甚至来不及换上冬季装备,就匆忙出发,许多士兵还穿着薄棉衣和胶底鞋,无法抵御寒冷的严冬。5连的战士们刚刚抵达阵地不久,便纷纷出现了严重的冻伤症状。
5连连长毛张苗,浙江奉化人,年轻时曾跟随父亲学过裁缝。在寒冷的气候中,他看到战士们因为没有足够保暖的装备而受冻,于是动手拆了几床棉被,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手套和棉袜,为战士们提供了一定的保暖措施,这才使得部队能够保持战斗力。第二天黎明,美军一个营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强力掩护下,向5连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和层出不穷的波浪式冲锋,毛张苗带领着战士们与敌人拼杀了一整天,硬是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主力歼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后,5连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而毛张苗则因英勇表现被授予个人一等功。几个月后,他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再次立下赫赫战功。随着第五次战役的推进,志愿军主力开始东移,歼敌的目标转向了南韩伪军。9兵团20军的任务是正面突破昭阳江,向富坪里、美山里和五马峙方向展开穿插,切断南韩伪第7师和第9师的退路。60师178团的任务是穿插敌后,攻击五马峙,团长王荣桂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前锋2营。
五马峙距离昭阳江有60公里,敌军在途中布置了多道防线,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2营营长陶妙根决定由6连和4连作为先锋,5连则作为预备队。尽管作为预备队,毛张苗并未因此松懈,反而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穿插和攻击的两套方案,甚至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并和班、排长们一一演练。尽管当时一些战士认为这些准备可能是多余的,因为正常情况下,6连和4连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6连在攻占阴阳里后,因追击敌人而迷失了方向;紧接着,4连也在峙里追击敌军时迷了路。两个尖刀连接连出现问题,陶妙根急得脸色发白,只得临时将5连拉上去。虽然是临危受命,但毛张苗并未慌乱,因为之前的准备工作让他对形势非常清晰。他吸取了6连和4连的教训,指示各排各班在行进过程中不要轻易与敌人纠缠,更不能因为战利品而耽搁时间,务必按时到达五马峙,才能“堵住更多敌人”。
当毛张苗说这句话时,他不自觉地咽了口水,脑海中充满了俘虏和战利品的画面。毛张苗带领5连急行军12小时,途中击溃了13股敌军,于17日早上7点左右顺利抵达五马峙。随即,他们迅速占领了高地,构筑了防御阵地。不到一个小时,敌人的败兵就开始撤退。为了避免被围歼,敌人开始对5连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在长津湖战役中,连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都未能突破5连的阵地,而在五马峙的南韩伪军更是束手无策。从清晨打到中午,两个敌军师的猛烈进攻依旧无法突破5连的坚强防线。中午过后,20军的主力部队终于赶到,像一把快刀斩断了敌军的混乱局面,迅速歼灭了南韩伪第7师和第9师的主力,少数残敌狼狈逃窜。两师的联手进攻竟然未能突破志愿军一个连的防线,这让美军指挥官李奇微大为震怒,最终决定撤销南韩伪第7师和第9师的番号。
这场战斗中,5连共击毙敌军500余人,俘虏敌军20多人,其中还包括三名美军顾问。5连缴获了近百辆汽车,7门榴弹炮,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毛张苗临危受命,凭借他冷静的指挥和果敢的决策,带领5连打出了出色的战绩,令人敬佩。战后,5连荣立集体一等功,毛张苗个人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返回祖国后,毛张苗继续在20军60师任职,曾担任过师长,直到1985年因病去世,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