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7日,蒋介石在重庆听闻川东防线崩溃的消息时,震惊不已。原本他认为宋希濂手下的部队能在川东坚持至少三个月,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曾被他重用的将领,仅仅十多天的时间就败退至武隆县的江口镇。
在蒋军的黄埔将领中,宋希濂可谓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几位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希濂被派往西北,协助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进行军事工作。1948年8月,蒋介石决定将宋希濂调往华中,任职“剿总”副总司令,并兼任新成立的十四兵团司令官。十四兵团的编制中,原本计划将第二军、第十五军、第二十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五军及第七十九军划归该兵团。
然而,实际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六个军中,只有三个军到位,分别是第二军、第十五军和第七十九军。第二军是其中最为强大的,拥有三万余人,装备几乎全为美制武器,原本隶属于王凌云的十三绥靖区司令部,后来在宋希濂的强势要求下,成为了十四兵团的一部分。第十五军则几乎是空架子,它是被我军歼灭后重新组建的部队,兵员多来自地方保安队,装备极其简陋。七十九军的战斗力尚可,但在划归十四兵团后不久,就在荆门战役中全军覆没,军长方靖被俘,后通过宋希濂的努力将其重建,但其战斗力和第十五军差不多,仅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架子军。
二十军本是川军的部队,战斗力一般。在淮海战役爆发后,该军被命令北上参战,但由于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的不情愿,该军迟迟未能调动,导致该军最终没能参与重要的战役,而是被调回去守卫长江防线。第二十八军在划归十四兵团不久后便被顾祝同紧急调走,驻守南京。至于六十五军,则驻守宝鸡,归胡宗南指挥,胡宗南指示该军不必理会顾祝同的命令,始终未能到达川东前线。
1949年9月,为了增强川东防线的兵力,蒋介石决定以第二军为核心组建二十兵团,由陈克非担任司令官。此外,原本隶属于十四兵团的部队也继续留在川东,然而宋希濂所领导的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尽管理论上掌控了约二十万兵力,实际上却因战斗力的不足,导致宋希濂集团的两支兵团几乎失去了有效战斗力。
11月7日,宋希濂正在绥署的临时指挥所与钟彬、陈克非等高层将领讨论川东的防御策略。突然,一名参谋急匆匆跑进来报告,“共军已越过酉水,占领茶峒、秀山!”宋希濂听后大惊失色。原本,他将兵力重点部署在正面防线,然而解放军的奇袭让他措手不及。几位将领迅速分析局势,钟彬指出,一旦解放军占领秀山,他们将大规模迂回,截断退路。陈克非深深叹了口气,劝道:“主任,无法再打了,赶紧撤退吧,否者两个兵团都会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
宋希濂在深思熟虑后,终于下达了撤退命令。他指示陈克非和钟彬立即组织部队后撤,并通过绥靖公署发布了撤退指令,规定了各部队的撤退顺序。然而,撤退的消息一传开,蒋军的指挥官们却并未遵循任何撤退计划,反而纷纷自顾自地逃命,生怕被解放军追上。这种无序的撤退迅速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溃败,原本号称拥有二十万兵力的宋希濂集团,在短短十天内损失惨重,三分之一的部队下落不明。
11月17日,宋希濂带着残部逃到了江口镇。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愤怒至极,他对宋希濂迅速崩溃的部队感到不可置信,立即派遣儿子蒋经国亲自前往江口调查情况。在蒋经国出发前,蒋介石为其准备了几封亲笔信,要求他亲手交给宋希濂、钟彬、陈克非等将领。
蒋经国抵达江口后,宋希濂等人迎接了他。蒋经国与众人寒暄几句后,便将蒋介石的信件一一分发。宋希濂收到了蒋介石的信,内容要求他巩固防线,尽力拖延解放军进攻重庆的速度。在晚宴上,宋希濂安排了蒋经国的食宿,饭后,陈克非等人纷纷告辞,蒋经国与宋希濂进行了私下交谈。
蒋经国对宋希濂集团的迅速溃败感到震惊,毕竟宋希濂一直被认为是蒋军中的一员猛将。他不禁向宋希濂询问败退的原因,宋希濂沉默了一会儿,坦言四大原因。首先是解放军指挥体系严密,战斗力强,而国民党军则各自为战,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其次,虽然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兵力有二十万,但其中的地方武装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太多,实际可用兵力远不足;第三,兵力驻扎在贫困的鄂西山区,补给困难,士气低落;第四,装备极度不足,尤其是冬季即将来临时,部队的冬装更是没有。
宋希濂的叙述让蒋经国心情复杂,他走到指挥所外,看到士兵们仍穿着单衣,忍不住叹了口气。当他问宋希濂对未来战局的看法时,宋希濂直言:“根本上讲,打不赢了。”蒋经国听后,脸色阴沉,强压怒气。宋希濂接着问蒋经国是否有其他计划,蒋经国表示,回去后会向蒋介石建议,调动胡宗南的一支部队来支援宋希濂。然而,宋希濂心知肚明,二十万部队已经溃败,调动一支部队是否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最终,宋希濂只能叹息道:“局势已如此,我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第二天,蒋经国返回重庆向蒋介石汇报。宋希濂深知这场溃败让蒋介石非常愤怒,若是回到重庆,必定会遭到严厉的处罚。于是,他决定不再返回重庆,而是选择向反方向逃去。宋希濂逐渐远离重庆,最后,蒋介石也不知道他的去向。12月19日,宋希濂带着千余残兵逃至大渡河沙坪,途中被解放军追击并包围。宋希濂绝望之下试图自尽,但未遂,最终被俘。
宋希濂被俘的消息传出后,蒋介石在情急之下决定采取措施,限制其旧部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