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段历史,那故事可太多了,英雄豪杰辈出,各种权谋争斗、忠义背叛,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今天咱就来讲讲刘备晚年最惦记的一位猛将,这人投降曹魏后还官至太尉,可把诸葛亮给悔得不行。这人是谁呢?他就是黄权。
黄权一开始是刘璋的手下,在益州那也是颇有名气。当时刘璋打算迎接刘备入川,一起对抗张鲁。嘿,黄权可不同意,他觉得刘备这人有野心,不是能老老实实当小弟的主儿。他就跟刘璋说,刘备要是来了,咱可不好安置,把他当普通部下,他肯定不满意;用宾客之礼对待吧,一国又不能有俩君主。可刘璋这糊涂蛋,根本不听黄权的,还把他贬到广汉当县长去了。你说这刘璋,多不会用人啊。
后来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刘备入川后,没多久就和刘璋反目成仇,开始争夺益州。黄权虽然忠心耿耿地为刘璋坚守,但无奈刘璋太不给力,最后还是投降了刘备。刘备呢,早就听说黄权有本事,就把他收到自己麾下,还任命他为偏将军。黄权到了刘备阵营后,那真是如鱼得水,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逐渐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黄权因为献策夺取汉中,被任命为治中从事。这时候的黄权,在蜀汉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了。再后来,刘备称帝,准备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黄权又站出来劝谏,说东吴士兵强悍,而且咱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难,他请求自己先率领先锋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让刘备在后方坐镇。可刘备这时候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不仅自己亲自率军东下,还把黄权打发到江北去防备曹魏,不让他参与和孙权的战事。你说刘备这决策,是不是有点太冲动了。
结果呢,在猇亭之战中,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精锐部队损失惨重,自己也狼狈地逃到白帝城。而黄权这边呢,因为归路被东吴截断,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曹魏。这消息传到蜀汉,有人建议刘备惩处黄权的家属,可刘备却长叹一声,说:“是我辜负了黄权,他没有辜负我啊。” 从这儿也能看出,刘备对黄权还是很有感情的,知道这事儿不怪黄权。
黄权投降曹魏后,受到了曹丕的优待。曹丕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还让他做侍中,甚至经常和他同车出行,可见对他的重视。当时,有蜀汉降将在曹魏散布消息,说黄权的家属在蜀汉已经遇害,曹丕就安慰黄权。可黄权坚信刘备和诸葛亮不会这么做,他对曹丕说:“我和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我投降前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我相信他们不会加害我的家人,咱们先等等看。” 后来事实证明,黄权的判断是对的,曹丕对他更加佩服了。
在曹魏,黄权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一路做到了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享受着和三公一样的待遇,这可是位极人臣了。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非常器重,曾经问他蜀中有多少像他这样有才能的人。能得到司马懿这样的评价,黄权的本事可见一斑。
再看蜀汉这边,诸葛亮得知黄权投降曹魏后,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啊。他肯定在想,要是当初刘备能听黄权的建议,或者自己能多劝劝刘备,说不定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黄权这样有才能的将领,要是留在蜀汉,那对北伐大业得有多大的帮助啊。可惜历史不能假设,黄权最终还是在曹魏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刘备到了晚年,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黄权。他曾经感慨地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从这话里,能听出刘备对黄权的惋惜,也能看出黄权在他心中的分量。
黄权这一生,经历颇为坎坷。他一开始在刘璋手下不得志,好不容易遇到刘备,得到重用,却又因为一场战争被迫投降曹魏。但不管在哪个阵营,他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人物,在三国那个乱世中,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好啦,今天关于黄权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各位看官要是觉得有意思,别忘了点赞关注哦,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祝您点赞之后财运亨通,干啥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