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越南前车之鉴:若汉字拉丁化成功,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文化绝境?
创始人
2025-09-13 22:04:38
0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在越南河内的一家古籍修复中心,一位年仅28岁的历史学者阮文辉,正面临着一项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他正专注于一本已经泛黄、几乎快要风化的《大越史记全书》。这本历史著作追溯自15世纪,详尽地记录了越南从李朝到陈朝之间长达四百年的历史。然而,如今能够解读这些古汉字的越南学者,寥寥无几,少之又少。

阮文辉无奈地表示:“当代年轻人只能依赖翻译版本,但许多古汉语的精妙词汇被过度简化,甚至完全曲解。”他轻叹道,“我们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着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这种困境的根源,追溯至20世纪中叶,越南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字改革。1951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胡志明签署政令,宣布废除沿用长达1800年的汉字体系,全面推行由法国殖民者引入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国语字”。当时,这一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文盲率,越南的文盲率高达90%,同时也希望通过推行拉丁文字来加强民族独立意识。

统计数据显示,到1975年越南统一时,全国的识字率已经跃升至88%。然而,虽然文字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教育水平,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割裂了文化的根脉,导致越南与其传统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薄弱。

越南的拉丁化历程始于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首次尝试使用拉丁字母标注越南语的发音。尽管如此,直到1651年,法国传教士罗德才通过编纂《越葡拉词典》才开始对这种拉丁化文字进行更为系统的整理与推广。法国的殖民统治(1858-1945)期间,越南的殖民政府强制推行拉丁字母书写系统,意图削弱汉字承载的汉文化认同。

河内国立大学的陈文安教授表示:“殖民者清楚地知道,割断文字的传承等同于割裂历史记忆。”而在越南1945年独立后,胡志明政府面对着艰难的选择:若恢复使用汉字,可能被视为“文化附庸”,而延续殖民者所用的拉丁文字则能够迅速进行扫盲工作。

最终,现实的需求压倒了文化传承的价值。1951年,《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教材必须使用国语字,汉字仅作为选修课程。”至1975年,越南的公立学校全面停止了汉字课程的教学。

如今,在越南的街头巷尾,拉丁字母的招牌随处可见,然而那些在寺庙中悬挂的楹联、帝王陵墓上的碑文,上的汉字却变成了“无字天书”,无法为人所解。

为了弥补这一文化的空缺,2019年,越南文化部启动了“古籍数字化工程”,计划将13万册汉喃文献转化为拉丁字母文本。尽管如此,该项目的进展却缓慢而艰难。项目负责人黎光明直言:“许多词汇无法精准转译。例如‘忠孝’一词,在越南语中仅剩‘对国家的忠诚’这一单一意义,伦理道德层面的含义却被完全削弱。”这不仅是文字转换的困难,更是一场文化价值的巨大损失。

更为严峻的影响是,越南的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胡志明市武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传统武术流派因为弟子无法读懂汉字拳谱而面临失传的危险。甚至连被联合国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上木偶戏”,其中30%的剧本典故因汉字转译偏差而失去了原本的深厚文化内涵。

可以说,今天的越南文化,正在如同一座用拉丁字母建成的文化大厦,缺乏了稳固的文化基石。文字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越南的民族认同,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度。

进入2024年,越南政府启动了“汉字复兴计划”,在10所大学设立了汉喃文献专业。然而,报名人数却仅仅是招生名额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与此同时,韩国和日本则依然坚持将汉字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韩国的小学生必须掌握1800个汉字,而日本的中学毕业生至少要掌握2136个常用汉字。

2023年,在东盟文化峰会上,越南代表团试图阐释传统诗歌《金云翘传》,但由于拉丁化的译本无法传递汉字原文中的双关修辞,最终遭到评委的批评,认为“文化表达不完整”。学者黄文凯感叹:“失去汉字,等于失去了东亚文明圈的通行证。”

回望中国,汉字拉丁化运动曾在20世纪的风潮中掀起过波澜。1923年,钱玄同在《国语月刊》上发表过激烈的言辞,直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而到了1931年,瞿秋白提出了《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鲁迅也曾断言:“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直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文字改革委员会依旧将“拼音化”视为最终目标。如果当年激进派获胜,中国或许今天也会面临类似越南的困境。

以《论语》中的“仁”字为例,若使用拉丁字母拼写为“ren”,就完全丧失了“从人从二”的构字智慧;《诗经》中“关关雎鸠”的诗意和意象,在拼音文本中也只能沦为简单的符号,失去深层的文化内涵。而更为严峻的后果是,考古学界的研究也将陷入困境。甲骨文研究专家李学勤曾警告:“如果失去汉字的连续性,我们与商周文明的对话通道将被彻底封闭。”

幸运的是,中国选择了一条折中的道路:在保留汉字的同时,以拼音作为辅助工具来帮助学习和传递。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维护汉字传承”作为国家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愈加显现,2025年,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兵提出将“汉字艺术融入城市地标”,各地的“汉字光影秀”吸引了上千万游客,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和谐共存。

相比之下,越南的经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进行文字改革时,必须兼顾实用性与文化传承的根基。汉字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每一次演变,都承载着文明发展的密码。

如果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率而斩断千年文化的脉络,最终我们可能会看到,即使建成了再高的经济大厦,也会因为文化根基的坍塌而土崩瓦解。

历史无法倒回,但文明的延续却有我们可以选择的路径。今天,当越南学者在古籍堆中翻找失落的身份时,中国依旧以汉字为舟,在传统与现代的激流中稳健前行。或许,这一跨越时空的对比,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守护汉字,便是守护文明的薪火。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田... 北京时间9月13日晚,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第1日晚间赛段争夺。此役中国田径队战绩相对低迷,谢震...
高清组图 | 小铁人勇闯易水湖... 9月13日,2025中国小铁人三项公开赛在保定易县开赛。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孟维仑 摄 长城网·...
原创 清... 在康熙三十一年,古北口总兵蔡元上奏,提出长城多处坍塌的现象,并建议进行大规模修复。皇帝亲自批示:修墙...
尧舜禹遗迹图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 编者按: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的圣王,关于他们的传说和故事遍布海内外。2017年底,由绍兴发起编制“禹迹...
原创 1... 在1956年,成钧的爱情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次,他的伴侣是他已故第一任妻子的亲妹妹周月茜,这...
原创 新... 李又兰,一个名字在历史中既陌生又熟悉。熟悉她的人大多知道她是张爱萍将军的夫人,却少有人了解她与项英之...
原创 效... 三国这段历史,那可太精彩了,各路英雄豪杰、谋士智囊纷纷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咱们一提到三国的谋士,很...
原创 魏...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是否应该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原创 看... 1949年,辽沈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彻底意识到自己统一中国的梦想已经破灭。尽管如此,他依然不甘心就此失...
原创 唐...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褚遂良是唐朝宰相、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