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朝鲜半岛的命运也迎来了重大的转折。在雅尔塔会议的安排下,朝鲜半岛被北纬38°线分割,分别由美国和苏联实施军事控制,即苏联控制下的北朝鲜和美国控制下的南朝鲜。此时的朝鲜半岛,经济上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原有的货币体系在战争的冲击下几近崩溃。为了维持军需和支付相关费用,苏联红军司令部决定在朝鲜发行军用钞票。 这些钞票的面值包括1、5、10、100韩元,上面印有朝鲜文字,明确标明了其军用钞票的身份。钞票的设计简洁明了,体现了苏联红军的实用主义风格。这些钞票的发行,无疑为苏联红军在朝鲜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这些钞票的流通范围主要局限于苏军控制区,这导致了朝鲜半岛内部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分裂。在美军控制区,美军发行的军用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苏联红军钞票则主要在苏军控制区流通。这种分裂的货币体系,无疑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经济混乱。
苏联红军钞票的发行量并未得到严格的控制。随着战争的结束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这些钞票的流通量逐渐增大,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特别是1元和5元面值的钞票,由于面值较小,很快就被市场淘汰,几乎不再流通。而10元和100元面值的钞票,则因为相对较大的面值,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了流通性。
1947年12月,在朝鲜进行了货币改革,并引入了朝鲜元。在改革期间,苏联红军钞票并未退出流通,但其进一步的发行被中止了。
其实,当年苏联红军占领中国东北以后,也在东北发行了红军票。依靠这些红军票,苏联在中国东北好好地搜刮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