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底,鄱阳湖康郎山水面飘着层层浓烟。一支舰队正在败退,突然,一艘蒙冲快船劈开浪花冲了出来,船头站着个身高七尺、满脸虬髯的大汉,手里握着丈八蛇矛,直愣愣地朝朱元璋的旗舰冲过去。
这人正是陈友谅手下的头号猛将张定边,《明史》里说他"骁勇善战",这会儿他眼里冒火,恨不得一矛捅穿朱元璋的胸膛。
张定边是湖北沔阳的渔民子弟,从小就力气大,能拉开强弓,射箭百发百中。他和同乡陈友谅是过命的兄弟,当年陈友谅在黄蓬山起义,他带着自家的渔船队入伙,刚开始只有三百人,谁能想到,这支小队伍后来成了纵横长江的六十万大军。
在陈友谅手下,张定边是全能型的狠人。论水战,至正十八年的龙湾之战,他指挥舰队逆流而上,用铁索连舟的法子大破元军水师;论攻城,至正二十年打太平路,他首创“穴地爆破”法,挖地道埋炸药,比欧洲人早了两百年。
论个人勇猛,至正二十一年安庆之战,他带着五百死士夜袭元军大营,杀了三千人。连朱元璋都感叹:“使友谅有张定边,犹虎生翼也。”
至正二十三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爆发。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对阵朱元璋二十万部队。八月三十日,张定边完成了一项载入史册的壮举,单舰突击。
《明太祖实录》记载,他亲选三十艘快船组成突击队。借东南风势突破两道防线,直扑朱元璋旗舰。先是连挑三艘拦截舰船,斩杀七员大将。随后用火箭点燃敌舰,引发连锁爆炸。左腿中箭后,仍单臂挥舞八十斤蛇矛继续冲锋。
朱元璋旗舰陷入绝境,舵机受损无法转向,亲兵统领战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指挥神箭手射伤张定边。《阵纪》评价:“设非常遇春之冷箭,太祖危矣。”张定边受了重伤,只能退回去,朱元璋这才算捡回一条命。
倘若张定边成功斩杀朱元璋,元末局势将彻底改变。朱元璋大军可能分裂为徐达、常遇春两派。张士诚可能夺取应天府,与陈友谅形成南北对峙。元廷王保保集团则可能重振漠南势力。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鄱阳湖之战后,张定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突围,退守武昌城。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派二十五万大军攻城,张定边只用两万人硬扛了八十五天,每天要消耗五万支箭。城破那天,他单枪匹马杀出重围,从此消失在江湖。
永乐十五年,武当山玉虚宫有个须发皆白的老道坐化了,享年九十五岁。道藏《武当山志》里说,这个道号"玄素"的老道,就是当年的张定边。这位差点改写历史的战神,最终选择远离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