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自尽有多种解读,彼时并无人知秦始皇已去世。扶苏又怎能期望蒙家军会支持他反抗秦始皇呢?再者,胡亥和赵高已牢牢掌握了朝政,他们甚至直接切断了扶苏部队的粮草供应,这样一来,士兵们的士气如何能不崩溃?
如我所说,扶苏在此情境下并未意识到秦始皇已经去世。要是无论选择反抗与否最终都面临死亡,反抗只会使他背负不忠不孝的恶名,而选择不反抗则能够保全自己的名声,扶苏会更倾向于后者。如果他明知秦始皇已经去世,哪怕这道特诏是真的,根据历史记载的扶苏性格,他很可能还是会选择反抗。赵高与胡亥正是利用了这种信息差,故意隐瞒了皇帝的死讯,让扶苏处于一个极为被动的境地。
我们不妨抛弃上帝视角,试着站在扶苏的立场上。那道假诏书条理清晰,措辞严谨,扶苏在戍边期间确实对秦始皇有过怨言,这无可否认。他心中愤懑,认为这是父亲将皇位传给胡亥、除去自己的阴谋,反而为胡亥铺路,充满了不确定感。
同时,我们也需考虑到秦朝对军权的控制之严厉。你会发现,不仅是蒙恬和扶苏,就连白起这种高位的将领,也常常面临被罢免或处决的危险。更何况,扶苏在后勤方面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蒙恬所指挥的部队本就是边军,这些士兵同样有家庭,他们的亲属在哪里呢?他们在边境戍守的情况下,本已难以迅速发动政变,若此时他们的家庭都在胡亥的手中,胡亥只需以安抚之策即可稳住军心,扶苏反抗的希望微乎其微。
吕蒙突袭江陵一事便是一个好的例子,虽然士兵们十分尊重关羽,但他们的妻儿全在吕蒙的掌控之中,关羽即便有再高的军事才能,也无法阻挡军心的动摇与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