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7年,秦国的三位元帅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晋国俘获。秦国因向郑国发起攻击而遭遇了意外的失败,然而最终因文嬴的劝解,他们居然被释放。文嬴的话不仅令晋国的君臣感到震惊,更是激起了先轸心中强烈的愤怒与不满。
事情的起因是一条机密情报,晋文公即将离世,秦国则意图趁机发起袭击,针对郑国展开进攻。对此,晋国迅速作出反应,召开了紧急会议以讨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这一时刻,先轸看到了反击秦国的绝佳机会。与此同时,栾枝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应该铭记秦穆公曾对晋文公的帮助,不应率先对秦国开火。然而,先轸以清晰而有力的论据反驳了他的意见,指出秦国与晋国之间的恩怨早已名存实亡。
在情报曝露之前,晋国内部已经针对是否进攻秦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栾枝曾提到秦穆公曾对晋军的恩泽,而先轸则回应道,秦穆公在郑国之围的战斗中抛弃了晋国,两国之间的恩怨已然了结。最终,先轸成功地说服晋襄公决定主动埋伏秦军,经过详尽的部署,晋军在崤山和渑池等地做好了埋伏准备。就在晋军经过郑国时,偶遇商人弦高,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试图让秦军误以为郑国已做好迎战准备。尽管孟明对行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表示担忧,他建议将攻击目标转向滑国,而非郑国。
最终,秦军在晋军的周密布局下遭遇了惨败,在险要的渑池,秦军由于疲惫不堪而遭到伏击。尽管孟明努力平息队伍的恐慌并指挥作战,但还是最终落入晋军设下的陷阱,三位秦国元帅纷纷被俘。
这一胜利本应成为晋国的辉煌时刻,然而,晋襄公却因文嬴的一句话而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文嬴,作为晋襄公的母亲,同时也是秦国的公主,听闻三位秦国元帅被捕的消息后,建议自己的儿子将他们释放,期待秦穆公亲自对他们施加惩罚。她以细致而深思的劝说,阐述了此举的利弊,使得晋襄公最终接受了释放三位元帅的决定。
当先轸得知这一决定后,立刻赶到宫中,几乎没有时间去咽下嘴里的食物。面对晋襄公,他怒不可遏,甚至将嘴里的饭粒吐向晋襄公的脸上,斥责这一愚昧的决策,指出他因妇人的劝言而误入歧途,这将无疑放走了祸患。晋襄公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遭遇唾面,他仍旧维持着冷静,向先轸道歉并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被释放的三位秦国元帅返回秦国后,秦穆公对此感到深深的羞愧与懊恼。他并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身穿素服到郊外亲自迎接,开始反省自己未能听取建议的错误。这场军事失利,更多的是秦穆公自身决策的失误所造成。
虽然晋国的军事胜利因释放三位元帅而显得黯淡无光,然而先轸在后来的另一场与敌国的交战中,依然展现了他顽强的忠诚与勇气。尽管这次事件的影响无法逆转,但先轸的忠诚故事却成为后人称颂的佳话,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