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节那天,东吴县大队的战士们无比兴奋,因为他们终于能够在这一天享受到一顿羊肉饺子,而且还会管饱。当时,东吴县大队的队长带领着士兵们聚集在河北东光县码头村的一座地主大院里,他们在这里搭起了大锅,烧水准备煮饺子,大家都期待着这顿特殊的年夜饭。
羊肉饺子是当地的村民提前包好的,随后将这些饺子送到了大院。院子里还特意搭建了几个大锅,每个锅里都注满了开水,饺子在锅里翻滚,香气四溢,渐渐充满了整个院子。所有的将士们闻着香气,纷纷口水直流,早已迫不及待地等待享用这美味的羊肉饺子。
然而,就在这个时刻,突然间有一个战士急匆匆跑进院子,满脸焦虑地凑到大队长耳边,低声说道:“外面来了大约一百名日军。”熟悉抗日历史的朋友们都会知道,面对这样规模的日军,八路军一个县大队根本不可能应对。但让人意外的是,县大队长听到这个消息后,竟然毫不惊讶,他只是淡定地吩咐了一句:“让他们进来吧。”
这情形,肯定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出乎意料。藤田中队长带着他的部队进入大院,他们走进院子后,藤田中队长拱手站在县大队长面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给八路老爷们拜年了!”然后他一挥手,命令日军步兵们打开大院的门,随即两批日本兵陆续进入,每批8人抬着重机枪艰难地走进来。尽管重机枪让他们显得步伐摇晃,但他们终于将这些武器稳稳地放在了地上。
这情景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日本兵不仅向八路军战士们拜年,而且称呼他们为“八路老爷”,更是主动送来了两挺重机枪作为贺礼。这一幕,简直如梦似幻,但它确实发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那时,日本侵略河北的过程中,八路军要面对的敌人有三股,一是日军,一是伪军,还有一支是国民党军。其中,国民党军对八路军的威胁最大。然而,随着蒋介石命令撤离河北,八路军反而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许多革命根据地在河北建立,河北的有志青年也得以投入到抗日的行列。
事实证明,蒋介石认为河北无法守住的说法虽有道理,但并不完全准确。八路军能在河北立足,就说明了问题。当然,日军也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扫荡”,使得八路军遭受了一定损失。
与此同时,日军在河北实施了“网格化”管理,五步一个哨所,十步一个据点,目的是切断八路军和百姓的联系。这种战略的确让八路军面临了不小的压力,因为群众是八路军力量的根基。但这一做法也带来了弊端,它分散了日军的兵力,使得他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补给线也变得错综复杂,八路军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突袭。
虽然日军在强势时掌握主动权,但随着太平洋战场的失利,日军的精锐部队纷纷调往其他战场。河北的许多日军据点变成了以少量日军为主、伪军为辅的情况。在这样的局势下,八路军感到了一线生机,开始积极组织反击。他们一方面通过伪军家属的暗中联系,瓦解了伪军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加强了对日军补给线的打击,尤其是粮食供应线。
由于粮食紧缺,日军开始四处掠夺百姓的储备。百姓为了保命,更加小心地藏匿粮食,避免被日军发现。尽管日军偶尔会在秋收时抢夺一些新收割的粮食,但对于庞大的日军和伪军来说,这些粮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了短期问题,接下来又会陷入饥饿的困境。此时,河北的日军据点几乎每一个都因为饥饿而变得瘦弱。
此时,一位名叫新右光佐的日本兵,为了生计,嫁入了一户周姓地主家,从而改名为周光佐,借此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了帮助老战友,他又带着十多个日本兵来到地主家工作。其他日本兵也有类似想法,然而他们大多没有机会,只能在等待八路军进攻时希望投降以获得食物。
但八路军的处境也并不容易,缺乏武器和兵员,根本无法轻易攻占日军据点。于是,一些负责修理武器的日本兵决定开设修理店,以此换取粮食。村民们并不敢交易,结果,宁津县大队的士兵们来到了店里,他们带着缴获的三八大盖步枪和一些补给品,用粮食换取了修理服务。这让日本兵们意识到,武器可以交换粮食,于是他们便带着更多的武器来换取粮食,甚至开始出现用重机枪换粮的现象。
藤田中队长和他的部队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他们带着两挺重机枪来到东吴县大队,希望用这些武器换取一些粮食。然而,藤田中队长闻到了院子里传来的羊肉饺子的香味,他和部队的其他士兵们忍不住口水直流,于是他提出,宁愿放弃粮食,要求换取这顿饺子,并且还主动增加了5个掷弹筒和一门九二步炮的筹码。
县大队长听到这一提议后,原本并不想答应,但当他得知藤田中队长还拿出了炮的筹码时,立刻动摇了。毕竟,八路军特别缺乏重型武器,哪怕是主力团也不一定配备炮。若能获得一门炮,东吴县大队的战斗力将大大增强。最终,县大队长同意了藤田的提议。日军们一窝蜂地涌上前,狼吞虎咽般地将所有饺子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都因为饱胀倒在地上,根本站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