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建文帝兄长,被朱元璋比作李亚子,却因为父亲与四叔有仇被废
创始人
2025-09-12 10:04:23
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份极其珍贵的史料,名为《明太祖皇帝钦录》。这份史料中记录了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儿孙们下达的若干诏令,内容可谓是家书一般的存在。其中,有一段诏令特别引人注目,是朱元璋对他的第二孙子晋王朱济熺所说的:“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之不亡也。”

这句话中的“李亚子”指的是李存勖,他是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创建者。李存勖在仅24岁时接手了父亲李克用的王位,继位后的他迅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打败了梁军。朱温听闻李存勖的成功后,不禁感慨:生一个儿子就应该像李存勖这样,才不至于家族失势,李克用死后依旧有接班人。朱元璋引用了这段历史来提醒他的孙子,希望他能像李存勖那样继承并发扬父亲的事业。

朱济熺的处境与李存勖有所相似:他的父亲晋王朱标刚刚去世,朱元璋显然希望他能在继承父亲事业的道路上,像李存勖一样做到“克用”,无后顾之忧。然而,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如果朱元璋在天之灵,恐怕也会感到深深的失望。

朱济熺,生于洪武八年,是晋王朱标的长子,亦是朱元璋的第二孙。按照惯例,他被册封为晋王世子。遗憾的是,朱济熺年仅两岁时便失去了母亲谢氏。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去世,这使得朱济熺成为了实质上的皇长孙。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晋王朱的声望非常高,不仅外表英俊、容貌出众,而且战功赫赫。晋王曾多次带兵北伐,对抗外敌,深得祖父朱元璋的宠爱,是洪武年间最受重用的两位藩王之一。另一位则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燕王与朱元璋的关系一直不和,一次,朱元璋和燕王一起进京,因燕王生病,朱元璋不加掩饰地对燕王言语讽刺,二人因此发生争执。燕王愤怒至极,径直离去,二人的恩怨就此结下。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决定跳过其他子嗣,选定了太子次子朱允炆为储君,立为皇太孙。太子去世后,朱允炆的继位让各位藩王心生疑虑。作为朱元璋最得宠的两位儿子,晋王的态度不得而知,但燕王的愤怒则通过日后的行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时,不得不提朱元璋设立的藩王制度。朱元璋将自己的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这些亲王拥有世袭权,政治地位极高,称作“亚天子一等”。其中包括了秦王朱樉、晋王朱、燕王朱棣等九大藩王,他们都掌握着大军,负责守卫边疆。在朱元璋在世时,这些藩王都能听从他的命令,但一旦嗣君继位,权力重心发生变化,这些藩王又该如何控制呢?

朱元璋对此也有预见,他设想藩王之间相互制衡,特别是亲王们的关系并不和谐。像燕王和晋王的争执便是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位王造反,其他藩王必定会联手制止,难以成气候。然而,实际发生的事件完全打乱了朱元璋的设想。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去世,继位的是他的长子朱尚炳。到了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也去世。朱元璋此时终于意识到,燕王朱棣已经是实质上的诸王之长,他多年征战,威望和实力都远超其他藩王,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制衡他。无奈之下,朱元璋决定让朱济熺继承晋王的爵位,因此才有了那份著名的诏谕。

两个月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这位新皇帝继位后,对权力极大的藩王们,尤其是燕王,产生了强烈的警惕。建文元年,多个藩王被削权,其中湘王在愤怒中自焚,显示了建文帝决心清除藩王权力的决心。而燕王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造反,这场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展开。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晋王朱济熺选择了旁观。他既没有站队建文帝,也没有支持燕王。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当时大部分藩王的共同态度。

朱元璋的蓝图彻底崩塌,秦王、晋王早逝,太子太年轻,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燕王的势力日益壮大,而建文帝却对宗室的处理过于极端,导致许多藩王对他心生惧怕。大部分亲王不会反对燕王,也不会支持建文帝。最终,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

朱棣即位后,晋王朱济熺来到朝廷,朱棣在给他的诏谕中言辞严厉,暗含警告:“你是我皇考的长孙,我一定会宠爱你,帮你共享富贵。”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熿与曹国公李景隆有着亲密的关系,而李景隆为了自己女婿的前途,向朱棣多次进谏,这使得朱棣开始对朱济熺产生了怀疑。

永乐二年,朱棣废除了晋府长史,重新安排了职务;次年,朱济熺被要求将晋府护卫交出。然而,朱棣不仅拒绝了他的请求,还派遣信函宽慰他。永乐三年,朱棣继续对朱济熺进行打压,并要求他管教弟弟朱济炫。

这种局面持续了多年,直到永乐十二年,朱棣最终决定废除朱济熺的晋王爵位,并让朱济熿继承了这一地位,父子俩被迫去给晋王墓守坟,从此,朱济熺的政治生涯彻底跌入低谷。

然而,朱济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一线希望。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在与朱济熺一起在南京时,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朱高炽一直对这位堂兄保持关照。虽然他知道朱济熺曾被冤枉,但他并未为朱济熺讨回公道。

宣德元年,朱济熺再次向新皇朱瞻基上奏,控诉弟弟的迫害。然而,朱瞻基依然没有为他伸张正义。尽管如此,朱济熿在参与汉王谋反事件时,终于遭到了处罚,成为了庶人并被软禁在凤阳。尽管朱济熿被废除,朱济熺依旧未能恢复晋王的职位,最终死于贫困与屈辱。

正统二年,朱济熺的儿子朱美圭继承了晋王爵位,晋王之位最终回归了朱济熺的家族。回顾整个过程,朱元璋曾对朱济熺寄予厚望,但结局却是朱济熺不仅未能实现祖父的期望,甚至连自己的王位也未能保住。正如他引用李存勖的故事一样,李存勖最终也未能稳定政权,而被弟弟所取代,二者的命运出奇相似。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崛起堪称最富戏剧性的逆袭剧本。这位出身沛...
2025-09-12 01:04:09
原创 ...
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十一月壬午日,北京皇城内一片火光...
2025-09-12 01:03:30
“公司楼下惊现古墓”,熟悉...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张家堡广场施工区域发现古墓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市民...
2025-09-12 01:03:19
艾芬达:上市首日跌4.36...
【艾芬达上市首日高开低走,投资者炒新风险大】9月11日,三大指数集...
2025-09-12 01:03:06
苏联国营企业蜕变为官僚垄断...
1975年6月6日《人民日报》英雄的人民 光辉的节日 学习马克...
2025-09-12 01:02:56
原创 ...
大明王朝在崇祯即位之时,已经走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境地。这个时候,急...
2025-09-12 01:02:45
原创 ...
蜀汉的灭亡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不久便去世,随即诸葛亮接管了政...
2025-09-12 01:02:24
原创 ...
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极具治国才华的帝王。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盛世局面,...
2025-09-12 01:02:22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武将,虽然在民间的声誉被大幅度高估,甚至被冠上...
2025-09-12 01:02:09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言官,或称“谏官”,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六科给事中与御史共同组成了言官的核心机构...
原创 张... 张居正被誉为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危机的时代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助力明朝延续了整整五...
原创 副... 1943年8月,时任新111师一连连长的范天恩,带领队伍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并...
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在正史中谁带... 有一种历史悬案,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三国时期谁是最强军事天才?”你可能想到诸葛亮,因为他的智谋远超...
刘备其实挺能打,武功虽不及关张... 刘备用兵器的选择就已经透露了一些秘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量达到82斤,张飞的丈八点钢矛更是威风霸气,...
原创 古... 四、孟拱的襄樊争夺战——南宋 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不仅确保了南宋国祚延续长达五十年,还使得曾因连战胜利而...
原创 以... 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异常严苛,普通百姓想要突破阶层,获得显赫的地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清朝,除...
原创 张... 张献忠与李自成是明末时期两位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李自成在陕西西安建立了“大顺”...
原创 宋... 当我们翻开宋朝军事制度画卷,兵部、枢密院、三衙等机构赫然在列,宛如一场权力“三国演义”。这层层叠叠的...
明朝为什么用两百年都没有解决来... 遥想汉唐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燕然勒功,将横亘北中国草原的匈奴打得无法立足,要么西迁中亚,要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