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新中国首任审计长于明涛的贡献与人生
新中国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审计工作在新中国是全新的课题,并且没有先例可循。“我们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艰巨,肩上的责任极其重大。”他这样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挑战重重,于明涛依然怀着满腔热忱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审计规范化之路,为我国的审计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首任大管家”。
2006年12月5日,于明涛在家里迎来了自己的90岁生日,前来祝寿的多数都是审计署的工作人员。那时,头发已是银白的于明涛依然神采奕奕,他看到来访的朋友时,特意拄着拐杖走到门口迎接。客厅里满是花篮,许多都是来自他曾经的部下所送。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为他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份红色折子,纸上写道:“您永葆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精神,成为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于明涛的成长经历与部队息息相关,他从部队的大家庭中走了出来,始终铭记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1949年,他随解放军大军南下,来到了零陵,并担任了地区专员。新中国即将步入新时期,很多旧有的制度和方式需要改变,这对于明涛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一直清晰地记得当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当时,长沙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解放军随后进军零陵。当地社会复杂,治安局势严峻,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在搞破坏,甚至煽动别人砍伐树木、抢夺军粮。物资的紧缺使得部队吃饭问题成为首要难题,而被破坏的生态则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恢复。1951年元宵节,零陵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几乎将城区烧成废墟。灾后,于明涛便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显得非常超前。
1960年,毛主席访问长沙,于明涛陪同毛主席参观了长沙汽车电器厂。这一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的渊博学识。此前,毛主席还提出“省与省、省与市可以相互学习”的建议,这一话语启发了于明涛,他意识到,干部应当走出去与外地学习交流。这一提议也使得湖南省委决定派工作组去广州进行学习,拉开了全国互学互鉴的序幕。
在随后的工作中,于明涛担任了多个省市的省委书记,无论身处何地,他总是保持随和的性格。尤其在陕西省工作期间,自行车成为了他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当他下到工厂检查情况时,总会与工人们一起排队买菜,许多工人并未识别出他来,直到得知其身份,许多人心中都十分感动。
几十年过去,于明涛心中始终关注着绿化工作,深知生态环境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在陕北期间,他思索着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在这里生根发芽。为了这一问题,他还特意前往贵州六盘山进行考察,研究干旱地区适合种植的植物。他对这些植物的了解如数家珍,每当有人与他讨论这些问题时,他总是滔滔不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许多工作也逐步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如俗话所说,“万事开头难”,因此,一位有能力的“领头人”对于一个全新领域的工作至关重要。早在1981年,中央便开始酝酿成立审计机关,以加强财政监督。时任副总理姚依林在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提到:“要搞活经济,放开市场,但也要意识到可能会有副作用,如果等到问题严重时再采取措施,那就为时已晚。”此后,胡乔木也提出设立审计机构的建议,独立实施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和监督。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的设立显得必然。
1983年6月,于明涛接到通知前往北京报道。当他抵达后,国家财政部长王丙乾亲自见了他,并告知:“现在经济改革正在进行,国家需要设立审计机关,并决定将其设立在国务院。”这个责任重大的任务就这样交到了于明涛手中,那时他已66岁。
初到审计署时,办公室设施极为简陋,于明涛便暂时住在装甲兵招待所的一间房里。这间房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卧室。酷热的夏天,他常常在知了的鸣叫声中工作,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开展工作,感觉到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松懈。很多同志看到他年纪较大,工作条件又不太便利,便主动联系机关事务管理局,希望能为他改善工作环境。很快,于明涛被安排到国务院第一招待所的房间。尽管房间只有20平米,但它被分割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工作区域,另一边是休息区域。
1983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这一背景下迎来了成立大会。新成立的审计署专责经济监督,标志着我国审计工作的正式启航。然而,由于新中国尚无审计工作经验,大家都不得不从零开始摸索。最初,审计署的工作虽艰难,但迅速取得了初步成效。
1983年10月,审计长办公室决定对四个单位进行试审:淮海水泥厂、北京双桥农场、天津铁厂、湖北监利县食品公司。通过这次审计,发现了诸如经济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问题。领导们对审计结果给予高度关注,并立即启动了相关后续工作。天津铁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审计结果揭示出该厂亏损严重,但经过审计提出的整改方案后,铁厂成功扭亏为盈。
这段初创时期的经历,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也为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不断地“审计风暴”推动,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于明涛也被誉为无私的“大管家”。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于明涛来说,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他对审计工作充满信心。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审计工作在党的作风建设、政府工作改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老一辈领导干部,他在退休后依然关注审计工作,并时常为年轻干部们提供指导。他始终认为,审计工作的成功离不开不断创新与务实的精神。
尽管审计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于明涛始终保持低调。他认为:“当年的工作,完全是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旨在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些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在晚年的日子里,于明涛的生活平和、幸福。对于国家的发展,他充满了喜悦与自豪。2015年,审计署党组书记特意探访了他,感谢他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2017年5月28日,于明涛因病逝世,享年100岁。他的一生,无愧于新中国审计工作的开创者和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