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刘备的形象常常伴随着许多具有趣味性的歇后语,如“刘备里江山——哭出来的”和“刘备哭荆州——一哭就有计”等,这些都突出了刘皇叔眼泪的非凡威力。然而,除了眼泪,刘备的言辞也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其中最著名的一例便是在白门楼一语便让吕布丧命。
故事发生在吕布被曹操活捉后,吕布在下邳城被攻破后投降曹操并主动提出愿意为曹操副手,且愿意由曹操指挥步兵,他来指挥骑兵,一同合作,定能统一天下。曹操听了之后,心生动摇,然而就在这时,吕布趁着曹操送陈宫下楼的空隙,示意刘备出面为自己求情。刘备表面上同意,但当曹操询问刘备的意见时,刘备却毫不犹豫地说道:“明公,您可曾见过吕布如何待过丁建阳和董太师的?”曹操听罢,心头一震,决定将吕布立刻缢杀并斩首。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门楼吕布殒命事件。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不仅能看到刘备的眼泪有着强大的杀伤力,还能感受到他的语言同样能够改变命运。实际上,刘备的言辞影响力并不止这一回。还有一次,刘备的话语让当时最强大的枭雄之一的家族走向灭亡。
这件事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由于刘备在与曹操的战斗中落败,他不得已投奔了袁绍,后者是一个出身显赫、拥有强大实力的贵族。一天,袁绍召集谋士们商议如何对抗曹操,田丰提出了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等待时机再进行出兵。然而,袁绍听完这个提议后,表现出了些许犹豫。就在此时,刘备对袁绍说道:“曹操者,欺君罔上之人,若不及时讨伐,恐怕会失去大义,天下人将无法容忍。”这一番话坚定了袁绍出兵的决心。
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战略彻底由进攻转向防守,这一败拉开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序幕,将袁氏家族推向了深渊。官渡之战后,刘备借口去游说刘表,趁机离开并不再为自己之前的劝言负责。而袁绍因接连败战,身体日渐虚弱,最终去世。袁绍的子嗣相继争权夺利,曹操则趁机一举摧毁了袁家,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都死于曹操之手,袁绍的妻子和儿媳则成了曹操的俘虏。可见,刘备的语言能起到如此强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刘备的那句劝言,袁绍可能不会立刻出兵。毕竟袁绍是个有谋略但决断迟疑的人,经常需要一段时间才做决定。若袁绍再犹豫片刻,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刘备显然希望曹操与袁绍尽早开战,一方面曹操刚刚击败了他,并夺走了他的家园和亲人;另一方面,只有两方势力相争,刘备才有机会从中渔利,东山再起。可惜当时的袁绍并未意识到刘备的用心。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备作为一位乱世枭雄,他的方式可能柔和,但同样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即便吕布在白门楼大骂刘备“最不能信”,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谁又能完全值得信赖呢?作为一位枭雄,他与对手尔虞我诈无可厚非,但刘备的仁爱之心却能赢得百姓的尊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刘备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具魅力的枭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