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句话常常被引用:“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麾下工作的人,每天都如履薄冰,惧怕一旦犯错就可能被斩首。即使是没有犯下什么过失,也常常需要提心吊胆,生怕说出不当之言。因为只要皇帝稍一不悦,身边的人便会受到波及。即便是在那些相对宽容的朝代,官员们依然小心谨慎,生怕一不留神便引火上身。今天要讲述的正是一位以谨慎而著称的宰相,他就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向敏中。
向敏中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担任当地的县令。由于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父亲对他的教育格外严格,亲力亲为从小教导他。值得一提的是,向敏中自幼学习能力极强,个性也极为稳重,因此他父亲一直非常自豪,坚信他未来必能成就一番伟业。果然,后来向敏中成功考取了进士,顺利步入了仕途的大门。
向敏中性格的沉稳造就了他的做事风格,也使他在处理政务时显得极为稳重。他在朝廷上面见皇帝的时候,总能对宋太宗提出的问题逐一作答,令皇帝十分欣赏于他的才智与细致。因此,皇帝任命他为户部推官。这个职位实为肥差,多少人求之不得,历任者常常由于职权的便利而变得骄横自大。然而,向敏中从上任之时起,始终以礼相待,公正无私,因此获得了群臣的一致好评。皇帝得知后,便将他调到了京城,充分体现了对他的器重。
接下来,他的谨慎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他担任大理寺官员期间,负责负责审理案件。一次,一名官员因贪污受到朝廷的关注,于是他向所有能预计到的人写信,试图为该官员开脱罪责,希望能够减轻处罚。在这些信中,自然也包括了写给向敏中的那封。然而,此案被提交到御史台后,却有人举报向敏中涉嫌收受该官员的来信而徇私枉法。御史台随即开始调查,尽管向敏中承认自己确实收到了来信,但他坦言信件未拆封便已退回,并最终通过调查确证了这一点。特别是在追查中,那位官员的贴身书童被抓获,证实了向敏中的确未开封信件,并且信件最终被遗弃在杂物堆里。此事最终稳固了向敏中的清白,从而更加赢得了皇帝的宠信,接下来他屡屡得到升迁,成了朝中重臣。
随着宋真宗的登基,向敏中被任命为右仆射,甚至有专门的官员前往其家中核实任命当天的情况。结果发现,向敏中不仅没有举办庆功宴,连前来祝贺的人,他都以恭敬的态度进行了回复,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喜悦。回来的人如实向皇帝汇报,皇帝满意地表示,确实向敏中适合担负重任。
向敏中于七十二岁时辞世,皇帝特意追赠他为太尉中书令,并亲笔提字为“耐大堂”,并悬挂在向家那古老的宅邸中,以示对这位忠臣的敬重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