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安固伦公主与荣寿固伦公主无疑是清朝公主中的最后代表之一,她们虽年纪相仿,但人生的轨迹却截然不同。一个早逝,仅活到20岁,一个则独自度过了54年的孤独岁月。她们,一个是唯一的皇帝之女,一个则是亲王之女,尽管出身不同,她们的关系却非常亲密。
01
荣寿固伦公主出生于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恭王府,这一天的降生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身份。她的母亲是奕訢的正妻瓜尔佳氏,而奕訢则是当时首席军机大臣,权力显赫。荣寿的祖母康慈皇贵太妃(孝静成皇后)和伯父咸丰帝,更是为她的贵族身份增添了许多荣耀。传说,在荣寿公主洗三礼那天,康慈皇贵太妃特意出宫来到恭王府参与庆典,老人家看到孙女时,脸上充满了慈爱与喜悦,这一刻,也勾画出荣寿童年生活中的温馨一面。
然而,命运并没有对她宽容,仅一年后,康慈皇贵太妃便去世了。因办丧失礼,奕訢被咸丰帝罢免了所有职务,逐渐远离了朝堂的权力核心。
咸丰帝去世后的十年,奕訢联合两宫皇太后发动政变,成功清除了赞襄政务八大臣,重新建立了以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新政体,奕訢重获权力,成为议政王,再度掌管军机。此时的荣寿,也被晋封为固伦公主,并接入宫中抚养。这个封号并非完全的荣耀,而是皇室用来拉拢奕訢的一种手段,荣寿的待遇与真正的固伦公主依然有很大差距。
荣寿入宫后,与咸丰帝唯一的女儿荣安公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两位公主不仅年纪相仿,而且性格互补,感情亦十分深厚。曾有宫廷画师为她们绘制过合影,虽然遗憾的是这幅画并未保存下来。记载中曾提到,荣安公主曾多次探访荣寿公主,证明了她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02
在同治五年九月,两宫皇太后下旨为荣安公主以及几位亲王的女儿选定额驸,荣寿公主也被列入其中。当时,22位候选的童男中,最终选出了五位为她们的额驸。荣寿的额驸志端,虽然名列其中,但当时的两宫太后在指婚后,恭亲王奕訢请求将女儿“固伦”之名去除,最终只有荣寿公主的名字被保留,而志端则被赏赐了顶戴花翎,虽有尊荣,但始终未享有与和硕公主相等的待遇。
志端的背景较为显赫,来自满洲镶黄旗的富察氏,其父景寿曾是固伦额驸,他的母亲则是寿恩固伦公主,荣寿公主的父亲奕訢的亲妹妹。虽然景寿与荣寿是表亲,但并不完全相同。可惜的是,这位志端额驸短命,五年后便去世,荣寿才仅17岁便开始了孤独的守寡生活。
03
年仅17岁的荣寿公主,正是花季年华,却不得不在寂寞中独守空房。据清宫的老太监回忆,常常见到荣寿公主独自骑马游玩,显得孤单而无助。慈禧出于同情,将她接入宫中,与自己同住,意图让这位孤独的养女得到更多的照料。
荣寿不仅是一个寡妇,宫中不少皇室宗亲的女子也因守寡而聚集在慈禧身边,形成了一个寡妇集团。在这些寡妇中,荣寿公主的性格尤为特殊。她从不华丽打扮,常穿朴素衣服,甚至显得比她的实际年龄要成熟得多,似乎年纪轻轻就已步入了老年般的冷静与节制。
她对慈禧的忠诚与直言不讳,也让两人关系更加亲密。一次,慈禧穿上华丽的衣服,荣寿看到后直言:“你不过是清朝的老寡妇,怎能这样打扮妖艳,让人笑话?”这种直率的言辞令慈禧感到些许羞愧,以至于每当荣寿来宫中请安时,慈禧会换上更为简朴的衣服,以免触及公主的敏感神经。
04
当光绪帝与慈禧相继去世后,宫中的许多大臣忙于立嗣和处理政务,甚至将两位已故帝后的尸体停放床上,未曾处理。荣寿公主回宫后,看到这一情景,非常痛心,立刻找到载沣,严肃地说:“今天你大喜了!你儿子做皇帝了!你做摄政王了!两宫太后对你不好么?现在帝后死了,你竟然如此冷漠,丝毫不显忧虑!”载沣听后心生惧怕,迅速召集大臣,最终确保了慈禧与光绪帝的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荣寿公主的果断与冷静,展现了她卓越的才干与智慧。她不仅是宫中的一位高贵公主,还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与调解者。她的坚定与果断,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连外国使节夫人也曾称她为“满清妇女中的第一流人物”。
1924年,荣寿固伦公主去世,享年71岁。她的葬地位于安定门外的立水桥东雷桥村南侧。
结语
荣寿公主的故事,不仅是大清帝国末期王朝腐朽的见证,更是一位女性如何在乱世中保持自己尊严与智慧的体现。虽然她并非咸丰帝的亲生女儿,却得到了慈禧的特殊宠爱,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充分显示了她在宫中独特的地位。荣寿虽然外貌平凡,但她内心的稳重与从容,让她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了与世无争的姿态,也赢得了宫中人的尊敬与依赖。她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风骨的女性之一。